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荣光褪尽的欧洲与大部分亚洲地区,惨不忍睹的废墟正直直盯着我们。当恶人的谋划或强国的欲求在大范围内将文明社会的框架化为乌有……万一眼下情况调转,某些共产主义或新纳粹主义国家垄断了这等致命手段,我不认为我们还能高枕无忧。对这种情况的恐惧很可能十分轻易地将集权体系强加于自由民主世界,而后果则令人不寒而栗。

材料二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1946年,在联合国普遍权威之下,就所有问题同苏联达成良好谅解;并且通过这个世界性组织,在英语世界及其一切相关地区的全力支持下,使上述良好谅解在今后漫长的和平年份中维持下去。这就是我通过这次讲话向大家呈现的解决方案,我称之为“和平砥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1946年3月5日温斯顿·丘吉尔的演说

材料三       冷战后美军的重大行动

事件描述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6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
“沙漠之狐”行动1998年12月,美英以伊拉克“不同联合国核查小组合作”为由对伊进行军事打击
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
阿富汗战争2001年,美国对阿富汗实施了2个多月的持续轰炸,塔利班政权倒台
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开始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境内的武装袭击仍在继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种种“情况”反映的时代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铁幕”“和平砥柱”各自所指,结合所学归纳丘吉尔演说的直接影响及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
(3)指出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2-12-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4月底,美国总统肯尼迪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南方,发动特种战争。1964年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扩大战争,至1968年侵越美军兵力达到54万余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1969年尼克松总统推行战争越南化的政策。1973年,美国被迫与越南南方,北方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并承认越南的独立与主权。1976年越南全国统一,越南战争结束。越南战争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越南战争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百科全书·军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撤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的影响。
3 . 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扩张

材料一   扩张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西欧到北美大陆的第一艘船带去商业精神、扩张意识,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

美国独立后自然把这些继承了下来,而美国本身的发展也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独立后的美国通过购买、战争威胁、夺取等方式扩大领土,到19世纪中叶,其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美国一向认为它的国家政策,无论是说的,还是做的,都是“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根据这种假设美国又认为,它在国际事务中享有一种特别的权利。这种民族优越感和自满意识一旦发展到极端便表现为颐指气使,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并设法去驾驭别人。

材料二   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历程

时期阶段
17751897美洲扩张时期
18981945海外扩张时期
19461991全球称霸时期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三论》等


(1)依据材料一,概述美国的对外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在“海外扩张时期”和“全球称霸时期”的扩张政策和活动。

4 . 材料   英美一直在秘密地研制原于弹,准备用于打击德国。斯大林认为,美国的原子弹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给足战争的时间,不让苏联在打败和占领日本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二是作为战后美国从苏联那里索取让步的手段。

政治学家喜欢欢用“安全困境”这个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而采取行动,但它在这样做时会损害另一个国家或另外几个国家的安全,而当那些国家也采取措施来维护它们被损害的安全利益时,它们采取的措施又反过来危及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国家,结果就出现了一个不断加深的互不信任的旋涡。

——摘编自(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安全困境”理论,分析原子弹的出现加剧了苏联与英美之间互不信任的原因。
2022-05-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18771917年部分工业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18771887189719071917
原钢产量(千吨)579339372722373745784
原油产量(千吨)1780377180632214644709
汽车产量(千辆)441874
发电(10亿瓦小时)1412143429

——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资源牛富,得天独厚。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面积广,水力资源充沛,西部有广大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美国地处西半球.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入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它关洲国家,也不需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国力弱小时,东西两大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国力壮大后,两洋又变成对外扩张的捷径。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崛起的原因。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2022-04-28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19484月实施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第一个大型的官方对外援助计划,也是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核心内容。1950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了1961年和1967年的对外援助法案,受援区已经从西欧发达国家向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转移,援助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军事援助为主转向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美国提出对非洲的“新非洲”政策,对拉丁美洲的“争取进步联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等。许多人说“它将再现马歇尔计划的辉煌,不出十年,拉丁美洲就会朝着不可阻挡的繁荣和民主迈进”,事实上这一局面根本就没有出现。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美国对外援助总是附带很多条件,例如,民主、人权、自由以及进行必要体制改革等政治条件;不是根据贫困程度进行分配,而是根据该国对美国的战略地位进行分配。美国以经济援助作为争取盟友和对抗的手段,把地区冲突发展成为东西方斗争的局面。

——摘编自吕英杰《浅析冷战期间美国对外经济援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实质和影响。
2022-04-26更新 | 41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塞浦路斯作为东地中海蕞尔岛国,毗邻欧亚非三大洲,扼东西方交通要冲,自古为强国必争之地。1967年塞浦路斯共和国的希腊族与土耳其族发生冲突,从而引发了塞浦路斯危机,希腊和土耳其两国很快发展到战争的边缘。美国总统约翰逊派遣以塞勒斯·万斯为总统特使的特派团在土耳其、希腊、塞浦路斯之间穿梭调解。万斯经过三个阶段调解,缓和了紧张局势。《基督教箴言报》记者在报道中称万斯夜以继日的19天避免了一场战争。土耳其外交部秘书长泽基·库内拉尔普所言,许多例子证实,联合国安理会无法解决冲突,但从塞浦路斯最近的危机中可以看出,危机的解决特别有赖于美国的影响力。希腊军政府认为,美国有足够能力限制土耳其武装干涉塞浦路斯,从而为其后塞浦路斯局势的演进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何志龙、高成圆《塞勒斯·万斯对1967年塞浦路斯危机的调解》


(1)分析美国派万斯调解塞浦路斯危机的原因。
(2)概括美国派万斯调解塞浦路斯危机得以成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上半叶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摘编自马燕、鲁东海《以“历史的合力论”理解美苏冷战的起源》、陈从阳《经济因素在美苏建交和美中建交中的作用比较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上半叶美俄(苏)关系演变的理解。
2023-01-2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应对与苏联军事对峙的压力,1959918日,土耳其正式签署了部署美国核导弹"朱庇特"的协议。按协议,导弹归土耳其所有,核弹头由美国控制,只有在得到北约授权并经过美、土两国政府批准,导弹才能使用。导弹部署后,因为"朱庇特"技术过时,且很容易激怒苏联,美国一直考虑撤回。到了1962年,因为苏联在美国邻国古巴部署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为解决这次危机,美国一方面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撤走古巴导弹,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避免此举破坏美土关系。撤离"朱庇特"导弹对美土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引发了土耳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怀疑,加深了美土之间的信任危机。土耳其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对土耳其的安全承诺仅限于与自身利益相一致的情况,一旦两者相抵触,华盛顿可能会违背诺言。土耳其民众也认为,美国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附庸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将土耳其的利益拿来同敌人做交换。但国际安全专家指出,"朱庇特"导弹是土耳其追随西方遏制苏联的符号,它的存在加剧了苏联对土耳其的敌视,还险些将土耳其拖入核战争中。而"朱庇特"导弹的撤离,为苏土关系的正常化扫除了一大障碍。

——摘编自吴林章《美国撤离土耳其"朱庇特"导弹的决策、交涉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撤走"朱庇特"导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美国撤走"朱庇特"导弹的影响。
2022-02-19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717月理查德·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几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战面临的困境,并简述欧洲走出困境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尼克松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分析是否合理,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以上分析,说明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