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雷蒙德·加特霍夫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这说明冷战
A.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
D.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2020-09-28更新 | 69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变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美国和苏联都很愚蠢地卷入到一场死亡舞蹈之中,尽管各自都清楚手中的核武器永无使用的可能,但还是以此恐吓对方。这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一段虽无核战,却胜似核战的历史。这段历史发生于
A.1917~1921B.1922~1944
C.1945~1991D.1992~2017
3 . 出于不同需要,人们对“冷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冷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孰是孰非

时间派别观点
20世纪四五十年化“正统派”“冷战”是美国政府对苏联威胁的一种防御性回应
20世纪60年代“修正派”美国对苏联控制的东欧进行经济渗透,试图迫使苏联接受西方提出的战后解决方案。美国经济和政治的扩张,苏联被迫采取防御措施
20世纪70年代“后修正派”“冷战”是美苏两国利己主义政策和一系列错误与误解的结果

片段二:剑拔弩张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片段三:功过是非

材料一: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材料二:正是在东西方“冷战”而形成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孕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也孕育了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的态度,同时,它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回看“冷战”——徐蓝在凤凰卫视的讲座


(1)片段一中各派别对“冷战”形成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哪种?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片段三中丘吉尔的“行动建议”在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有何影响?
(3)片段三中材料一、二对“冷战”影响的评价有何不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件?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演说,概述了美国援助欧洲的方针。马歇尔在阐明美国对欧洲援助目的时说:“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三   所谓“冷战”就是敌对双方,各自用尽各种办法来争夺阵地,扩大势力范围,给对方制造困难,但就是不打仗。“冷战”这个名词是一名美国记者在二战以后采访欧洲的时候提出来的,说现在是一种冷战局面,没打起来,但相互是非常敌对的。从1946年开始,美国跟苏联,就变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各自带领盟国相互斗争。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美国实施“冷战”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