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911次组卷 | 4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2 . 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工作会谈”,美苏就苏联购买美国谷物的交易达成协议,第二年又达成美国从苏联进口石油协议。据统计,1969—1976年美苏贸易额增加了10倍。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B.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衰落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3 . 如表为美国对苏遏制战略重心波动情况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波动周期代表人物代表政策战略手段战略重心战略效用
第一周期
1947—1953年
乔治·凯南八千字电文非对称遏制(重点)核心地带优势积聚
保罗·尼采NSC—68号文件对称性遏制(全面)边缘地带优势流失
第二周期
1953—1969年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大规模报复非对称遏制(重点)核心地带优势维持
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灵活反应对称性遏制(全面)边缘地带优势丧失
第三周期
1969—1981年
理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福特尼克松主义非对称遏制(重点)核心地带止跌企稳
吉米·卡特卡特主义对称性遏制(全面)边缘地带劣势放大

A.美国战略规划日趋消极保守B.多极化趋势加速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力量对比影响美苏争霸态势D.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霸权主义
2022-05-26更新 | 29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检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某同学对历史教材某课内容的总结,据此推断其反映的主题是
A.和平与协作的世界B.未来的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
C.美苏冷战世界紧张D.冷战时期的政治多极化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下表,可知
A.冷战局面呈现不断强化趋势B.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
C.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D.美苏双方始终加强相互对话
2021-01-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复习班)
6 . 美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规定:若有外籍技术人员申请,各地实验室可根据缺编情况确定雇佣外籍人数量;在不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科研项目中,只要经过所在实验室的安全审查,外籍人可以上岗工作。美国政府这一举措旨在
A.确保冷战中的优势地位B.积极应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提升第三世界国家科技水平
2020-06-0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统一模拟考试(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其中“戴将军”指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据此可知,当时

A.多极化趋势已出现B.美国完全控制法国
C.欧洲复兴计划失败D.意识形态对立严重
9 .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材料所述措施表明
A.战后美国确立经济霸权
B.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C.美苏进入“冷战”时期
D.美国巩固资本主义阵营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二战进行中,罗斯福逐渐形成了以“非殖民”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想。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间道路”政策在联合国遭遇挫折。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等43个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该提案得到了联大成员半数以上支持,西方国家成为少数派。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先后三次更改投票立场,最终在投票前不得不再次更改立场。美国频繁更改的投票立场表明,“中间道路”陷入困境。

——摘编自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1945-1960年美国“非殖民化”政策评析》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间道路”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