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911次组卷 | 45卷引用:浙江省浙江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2 . 下图出自美国《时代》杂志,标题为“共产主义的扩展”。与下图反映的时期一致的是(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B.美苏之间战时同盟关系宣告结束
C.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D.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效显著
2022-11-08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美国对外的“有限资源”应该按“欧洲第一”的原则进行配置。他对马歇尔计划只是通过对欧经济援助而培植“地方自然抵抗力量”的要求不甚满意,按他的设想,对欧经济援助在帮助欧洲重建的过程中也要为美国拓展欧洲资本与工业制造品市场起到推进作用,而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欧“政治一体化”,便具备这样的功用了。因此,通过控制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盛顿便可在欧洲形成“让苏联人出去、让美国人进来、使德国人被压住的态势”。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后,戴高乐执政。对美苏称霸世界的局面非常不满。戴高乐政府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抵制和摆脱美国的控制,于1966年退出北约。

——据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等整理

材料二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程度越来越深化了,世界经济生活日益表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愈益尖锐,使得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有一定经济互补性的国家之间纷纷走上了区域集团化道路。

——赵莉《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动因。结合所学,简析法国退出北约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列举一个中国为成员国的区域经济集团。
2022-03-0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美国的外援活动既受国际环境影响,也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12月中旬,英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资金购买武器。这一情况使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种既可以帮助英国继续战斗,又不违背美国形式中立的方法,并提交给国会讨论。美国国会经过长时间辩论,于1941310日通过了《①》。该法案的正式名称为《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案规定:授权总统可以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军事物资,给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重要关系的国家政府。

——摘编自郝健《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的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1945-1952)》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1)指出材料一中“①”法案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外援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这些外援活动对西欧国家产生的影响。
(3)综合材料二、三,指出美国外援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2021-04-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漫画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如图是1949年的“这是一回事”漫画。马歇尔计划被描绘成由一个富裕农民驾驶的现代拖拉机。漫画前方还有一个过度劳作的贫农,被套上一架老式“苏联”犁,被迫翻耕“马歇尔——斯大林计划”的土地,而斯大林自己则在努力说服其他人,“这是一回事,而且还没有机械问题”。这幅漫画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D.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6 . 如图是某高中学生整理的一幅知识结构图,他整理的历史知识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新兴力量的崛起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7 . 《华沙条约》第四条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授助”。据此可知,华约组织的成立
A.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B.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C.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立
2020-12-0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当代史家帕尔默这段话所评价的这一政策
A.标志美苏冷战拉开序幕
B.确立了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为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9 . 下图为二战后法国共产党人创作的幅宣传画,主题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大国对峙的加强
C.两大阵营最终形成
D.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2018-10-10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07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10 . 美国人借助某一措施“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措施
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C.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加强了西欧国家的政治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