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世界格局在一定时期内既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 18世纪归功于它的政治制度……在 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 1830年,英国已成为"欧洲工业的老师"。

——据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经话

材料二   此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1)材料一中英国当时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关系敌对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冷战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该如何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10月。尼克松上台之后推行对苏缓和,美国对苏粮食出口量得到大规模提升。除了卡特政府期间短暂的中断外,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出口一直延续至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美国在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中采用“联系战略”,将经济议程与其它议程联系起来,通过相互“挂钩”的方式以绑定经济交易和政治交易。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苏攻美守的冷战对峙格局,为苏联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但同时掩盖了苏联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了苏联经济单一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至1984年时,能源出口的收入已经占到了苏联外汇收入的54.4%。之后苏联的外汇甚至有三分之二要依靠向西方国家出售石油;而与此同时,粮食已经占到苏联进口商品的四分之一。“石油—外汇—粮食”构成了苏联粮食贸易的脆弱链条,而苏联对粮食进口的极度依赖,又必将威胁苏联的国本。

材料二   19858月,里根政府实施了“逆向石油冲击”战略,迫使中东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猛然将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这导致国际油价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从每桶三十美元跌至每桶十二美元。苏联短期内损失了一百亿美元的硬通货,并忍受着油价每下跌一美元就要损失五至十亿美元的绝境。然而此时苏联来不及通过增加产量来弥补损失,1988年苏联石油产量达到峰值之后就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苏联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石油的外贸产品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苏联不得不向西方求援以获得粮食援助和贷款,以至于要通过政治改革来满足西方的附加条件,最终走向了改革失控和解体。

——摘编自《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苏全面战略博弈的主要做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经济博弈失利的历史原因,并谈一谈美苏经济博弈的历史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材料二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格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超多强,,的基本格局虽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突出表现为一超的实力与影响力在明显下降,多强的实力在上升,并进一步分化。

——《中国国防辛艮》2009年8月29日


(1)材料一揭示了哪一国际关系格局?指出这一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二战以来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2019-02-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考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透视漫画

      

图1 德国宣传画                                   图2 苏联漫画

提炼以上两幅图片蕴含的主要信息,并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023-07-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为80年代更为多样化的关系创造了条件。第一。由于双方最高层达成了谅解,为双方领导人经受反复的挑战和压力创造了基础,更重要和更深层的关系最终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对美国的开放,为中国更为全面地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中国进入联合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二战后初期到60年代国际格局变化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70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认识。
2022-07-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稳中有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反映美国二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这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方案?请谈谈你对这一方案的认识。
2022-07-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以主题为引领的情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情境一,在C处填写一项相应内容 ,并说明理由。

(2)根据情境二,谈谈你对二战后美国内外政策的认识
2021-07-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环保主义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1969年组建的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为载体,积极介入社会领域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事务,这被视为北约除防卫协作和政治协商功能之外的“第三维”。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把空气污染治理列为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研究和推广活动;还积极举办空气污染治理专家会议或推动国际环保会议的召开。与会各国先后制定了本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及空气质量标准,并颁布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法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无关政治”的形象,似乎为东西方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开场白”。1972-1976年,美苏两国相关专家多次互访,在环保领域签署了一系列草案和协议,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冷战缓和时代美苏合作的新篇章。

——摘编自张勇安《北约与跨大西洋的空气污染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功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约功能变化的认识。
2021-05-30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9 . 1947年杜鲁门政府向美国国会递交了欧洲复兴计划议案,美国国内围绕这一议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反对势力的抨击:

前总统赫伯特·胡佛:“(它的)总开支将占该时期整个联邦税收的18%……这种想法其志可嘉,但能否在不过度加重美国人负担的前提下使欧洲经济超过战前水平则令人怀疑。”

参议员罗伯特·塔夫脱:“美国过多介入全球事务,将制造出庞大的军事工业集团和拥有广泛权利的军事、行政部门,侵蚀国会的权利,损害美国的宪政原则。”

前副总统亨利·华莱士:该计划是“美国垄断资本家、军事集团企图以社会公平为代价在国内外谋取私利的尝试”,一旦实施,将“加剧美苏关系的恶化,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二)杜鲁门政府的宣传:

对政治团体:杜鲁门强调“(苏联)集权国家的存在对世界和平与自由构成严重威胁。”

对工商协会:马歇尔警告说:“一旦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在欧洲得势,美国会处于专制国家的包围中,无法从欧洲获得生产原料,出口贸易也会受到极大影响,美国生活方式将无法延续。”

对基督教协进会:马歇尔声称:“集权主义一旦在西欧获得胜利”,那么“警察国家将统治教会和牧师,欧洲将最终丧失宗教自由。”

对学术团体:马歇尔指出,苏联“正在制造狡诈的欺骗和侵略计划,一旦控制欧洲,将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对社会和政治生活实行严密的监控。”


(1)根据材料,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反对势力是如何认识马歇尔计划的?
(2)根据材料,概述杜鲁门政府是如何在美国社会游说马歇尔计划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美国国内这场辩论的认识?
2021-07-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47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冷战升级,迅速复兴的德国成为美国在欧洲与苏联抗衡的重要砝码,这时压制德国政策及对德国工业水平的限制已经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背道而驰了。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美、英大量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工厂数量。在1946年IA.RA.接受分配的工厂只有31个,价值6400万马克。194911月,联邦德国与西方盟国签订《波恩议定书》,拆迁方案停止执行,早先被拆除而尚未运离德国的工厂仍还给德国。在最初的方案中,有1977家工厂被列入拆迁项目中,实际上仅有754家被拆除,比例为39%。据战后相关统计,柏林西占区赔偿总额仅占德国生产能力的5%。

——摘编自桂莉、孙文沛《美国对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政府于1973年提出“欧洲年”计划,建议美国和西欧拟定新的大西洋宪章,确立共同目标,双方在防务、贸易和东西方关系上协调各自政策,意在重新界定美欧关系以适应新形势需要。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欧洲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遭到欧共体国家强烈抵制,并由此引发了美欧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旷日持久的外交拉锯战使“欧洲年”一波三折,尼克松对欧洲的访问未能成功,英美“特殊关系”、大西洋联盟皆因此遭受重创,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摘编自梁军《“从未有过的年代”:基辛格“欧洲年”计划中的美英外交考察》

材料三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力量中心不断转移。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进程伴随着延绵不断的战争。当今世界格局演变大势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

——摘编自张顺洪《战争能否避免:世界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赔偿政策演变带给德国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政府“欧洲年”计划出台的背景。
(3)结合以上史实,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