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美国的外援活动既受国际环境影响,也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的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外援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这些外援活动对西欧国家产生的影响。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外援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二战中唯一未遭战火破坏的交战国﹣﹣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国力得到空前加强。1939~1944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两倍。二战后初期,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2以上,出口贸易占1/3,黄金储备占3/4,美国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一位,且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一度垄断了原子弹……与二战前1937年相比,二战后初期的整个西欧工业产量仅为其70%,农业产量为其63%,而且仅存的工业又大多被纳入战争轨道,要顺利实现“军转民”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在政治上,西欧各国也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各国国内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对现有政权越来越失去信心。正是基于美国与西欧当时的现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宣布了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即有名的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傅华丽《剖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美欧联盟的政治基础严重动摇,双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于是美欧关系的调整势在必行。1991年5月19日,德国总理科尔在访问美国时表示:统一的德国将把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希望美国消除对德国的疑虑。1992年,当乌拉圭回合谈判和欧盟农产品补贴陷入僵局时,科尔从中斡旋,促成妥协,同时科尔呼吁美国停止削减在欧洲的驻军,英国也做出了行动。199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美国,英国女王在国会发表讲演,强调英美之间传统的纽带关系。

——摘编自张文杰《冷战后欧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欧美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主要管制对象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禁运范围扩大到与战略物资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
1949年联合部分欧洲国家成立“对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委员会”(简称“巴统”),标志美国牵头的西方世界整体行动正式开始。
1957年适当放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战略物资管制。同时,进一步划清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有直接军事意义的物资及先进技术。
1972年美苏在改善经济贸易关系和科技合作方面签署一系列协定。增设机构解决商务部和政府面临的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以及批准出口申请。
1976年国防科学委员会提交“布西报告”,标志着经济限制重点正式转向高新技术。
1979年国会出台《出口管制法》修正案,增加国会在出口管制方面的权力,标志着限制高新技术转让成为美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1980年对苏联经济遏制与高新技术转让管制力度进一步加码。
80年代中期成立国防科技安全管理局,专门审查并制止有助提高苏联军事能力的出口。

——摘编自朱启超《冷战时期美国是如何进行科技遏制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全面对华禁运,禁止中国获得美国的任何技术。到尼克松时期,随着中美交往的大门开启,两国的科技联系多了起来。1981年,美国宣布对华出口产品管制的技术标准逐渐放松。1983年,中国被定位为“友好的、非盟国”国家而与美国的许多盟友同组,如西欧、日本,但在80年代末戛然而止。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有些人试图全面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但美国政府对华的科技竞争更多的是强调自强型战略。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扩大对华出口,美国科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因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再投入和研发,因而维持领先的优势。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一系列的政策,在出口管制、外国投资管制、人员交往等方面不断设置新的障碍,对华科技政策全面转向了遏制型战略。

——摘编自唐新华《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趋势观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科技遏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尼克松时期以来对中国科技遏制的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原因。
2021-07-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遏制苏联,不再对德国嫉恶如仇,而是扶植德国。它设法重建资产阶级政党,力图保持德国原有工业结构、复兴德国经济,同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为了保证自己在西欧的地位,法国力主分割德国,拒绝西方3区合并,但是这种对德强硬政策缺少相应的实力作基础。当时的法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的困难使法国不得不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材料二   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机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上,美法两国的主张有何不同?材料一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和西欧怎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成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并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一、二,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概括周恩来讲话的要点。并简述中美建交的历程
(4)结合所学知识现实,概括指出当今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为推动世界和平所采取的外交措施.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在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美国不遗余力地援助西欧和日本,实行援助与管制相挂钩的政策。60年代后期,美国调整了对盟国的政策,提出“与其援助,不如贸易”的方针:即美国对盟国的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不再推行美国单方面的优惠政策。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解读经济“铁幕”》

材料二巴统中国委员会(1952年成立)的宗旨是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禁运货单有4类。其中,I类货单为绝对禁运者,如武器和原子能物质;IV类货单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多500余种。

1953年美国的NSC152号文件承认,从长远来看,“多年‘国家安全管制’并不能严重损害苏联集团经济的发展,反而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120多亿美元。”而美国遏制中国的代价是“美国政府不仅每年要付出4000~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美中对抗持续下去的结果更使美国为此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政治代价”。

——于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对盟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统禁运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7 . 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历史上成功的霸权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目标组织起经济空间,以维护自由经济体制的霸主所组织起来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空间。同时,这种霸权对于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有直接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安全机制。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有减有增。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但从全球层面看,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比如制订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美国的霸权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反而相对地增强了。

——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材料二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冷战中推行霸权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意图及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霸权“有增有减”的含义?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将继续遵循“上海精神”,巩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人类般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到了广泛欢迎和支持。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资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摘自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三: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其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国际和国内三个角度概括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

2018-08-0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