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1948 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的不满。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这说明
A.美苏发生直接军事冲突B.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C.美国暂时占据优势地位D.德国面临分裂的危险
2020-08-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二战后在对德问题的处理上,美国在本国占领区尽可能对纳粹战犯从轻发落,拒绝对工业家战犯进行国际审判,军事工业设施也没有拆除。美国此举
A.出于遏制苏联的考量B.加速了德国分裂
C.延续了大陆均势政策D.推动了欧洲联合
2020-07-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
A.苏联处于优势地位B.美苏爆发了大规模军事武装冲突
C.德国已经正式分裂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2020-07-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有责任把有关当前欧洲形势的某些事实摆在你们面前。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一一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铁幕”演说

材料二   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2日,倒塌于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联邦德国领导人科尔详细列出了他的路线图:两个德国要从“合作伙伴”到“联盟”,再成为“联邦”。十二个成员国把关系框架转变成为了欧洲联盟。在许多犹豫之后,让超过十个曾经被铁幕分开的国家加入了它们的圈子。

——吕克范米德拉尔《通向欧洲之路》

材料三   二战后,德国对历史问题的反省非常彻底。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希特勒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德国对其后果“全面承担责任”,并向受害国人民“认罪、道歉”“请求宽恕”。战后德国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走和平崛起道路,减少邻国对纳粹德国“东山再起”的疑惧。通过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有力地推动着德国与东方国家的和解进程,使德国顺利加入联合国而融入国际大家庭。

——摘编自梅兆荣《德国如何反省二战侵略历史》


(1)概括材料一中丘吉尔对欧洲形势的认识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演说的意图。
(2)战后德国历史与欧洲形势演变息息相关。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简述战后德国分分合合的历史进程。
(3)二战后德国重新崛起,对欧洲和世界影响深远。对于德国重新崛起的原因,有两种视角可供选择讨论:①德国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走和平崛起道路。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简述德国“置身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②德国能“顺利加入联合国而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人彻底反省历史。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简述德国人是如何反省历史的。
2020-07-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本国首都东柏林与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除了两国上层彼此不接触、不来往之外,民间接触也十分困难。“柏林墙”只有七个过境站,实际上阻断了东、西柏林及西柏林与民主德国其他地区的一切交通联系,使两国骨肉同胞相互不能正常往来,人口200多万的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西柏林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也仅仅只借助于三条空中走廊、四条公路、四条铁路和三条水路……不少民主德国公民出于各种原因,冒着生命危险非法翻越“柏林墙”,逃到西柏林和联邦德国,逃亡流血事件经常发生。

——摘编自吴友法《“柏林墙”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材料三   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美英法苏原占领国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德国统一;法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德国国家统一,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使统一后的德国融入欧洲,以此限制德国的强大。同英法不同,美国则支持德国统一,其前提是统一后的德国须承认德波边界现状,继续留在北约;而苏联要求统一后的德国退出北约,成为中立国家。面对美苏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对立立场,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历史机遇的责任心,加紧外交谈判,1990年7月在同时任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外长和两德外长签署“4+2”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

——《德国: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


(1)指出图1中与德国疆域变化相关的条约名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重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2020-07-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2020-06-19更新 | 41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2014年甘肃肃南县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中最为激烈的两场危机。在冷战的大战略中,美苏双方共同的出发点都是:尽可能不扩大或加深现有的危机,坚决不能把世界推向战争。所以,肯尼迪总统没有在柏林危机和导弹危机的紧要关头向苏联发起进攻,而是选择了克制。同样,赫鲁晓夫也没有在导弹危机的白热化时刻,选择向柏林采取行动。在激烈对抗的同时,美苏双方虽然都想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同时都在寻求和解的办法,力图避免事态的恶化,竭力避免走向核战争。双方冷战博弈的最终结果是美苏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相互妥协,维持原有的利益。

——白秀娟《美苏冷战博弈》


材料提供了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8 .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朝鲜战争爆发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东欧剧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摇翅膀叔叔”送糖果》(摄于1948年6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古马导弹危机
B.经济危机
C.柏林危机
D.石油危机
2019-09-02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9-08-02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