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观念。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强调仁、礼,以教化的方式塑造人的道德规范,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路径。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与追求的生活目的。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与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以“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与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理论,对解决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材料三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都日益完善与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二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四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民众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教育救国的思想屡屡见诸报章,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类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把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列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并指出维新派教育实践的变化。

2017-11-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经济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据你看来,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
(3)据材料三,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会引发哪些政治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
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
B.坊市制度打破成为必然
C.宋代重视对外贸易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