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节选)

材料三   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受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新唐书·食货志》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研判史料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之间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东奔西走,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汉藏茶马贸易最受重视的一个时期,明王朝直接控制着内地与西藏的茶马贸易。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四川威、松、茂州三卫以茶、姜、布、纸易马送京师。”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茶马古道》

材料二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有此不珍惜,仓卒非长驱。健儿犹饿死,安知我马徂。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羌马有权奇,胡马皆骀弩。胡强掠我羌,不与兵驱除。羌马亦不来,胡马当何如!

——摘编自《汤显祖诗集》卷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至明朝时期茶马古道兴盛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2021-04-23更新 | 553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四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水浒传》等章回体小说,其中很多内容对宋代历 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引用时需要加以辨析。

材料一   话说宋时有个官人,姓吾,名爱陶,本贯西和人氏。爱陶原名爱鼎,因见了陶朱公致富奇书,心中喜悦。自道陶朱公即是范蠡,当年辅越灭吴,功成名就,载着西子,扁舟五湖,更名陶朱公,经营货殖,复为富人。汪商见了爱陶,以真为假。爱陶见了汪商,认假非真,举手问尊客何来。汪商道∶"小子是徽商水客,向在荆州。遇了吾剥皮,断送了我万金货物。因没了本钱,跟着云游道人,学得些剑术,要图报仇。"

——摘编自天然痴叟《石点头》

材料二   武松道∶"休得胡说! 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酒家看了道 ∶"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

——摘编自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三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于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施汤药。

——摘编自郭小亭《济公全传》


找出材料中三处不符合宋朝史实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跪射式士俑(如图)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被视为秦3始皇帝陵博物院镇馆之宝。2020年12月13日晚,《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二期对其进行隆重介绍。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唯一未经人工修复的秦俑,是弓弩手形象的生动写照,可作为军事史、政治史史料,帮助我们了解秦始皇实现统一霸业的历史。

材料二   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法家思想的核心概括地讲,就是“重刑”。秦统一以后,更加逮信法家学说,开始将法家思想推向极端,现实矛盾的激化使秦国这个风行万里的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

——摘编自刘仲一《法家思想与秦朝的速亡》


(1)如需对材料一中的跪射俑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加以印证,可以参考哪部古代典籍?跪射俑还有哪些方面的史料价值?请举--例并简要说明。
(2)请举法家代表人物一例。你认为秦在治理国家时选择哪一统治理论最合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图2的史料价值。
2020-09-28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下表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者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

史料一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
史料二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史料三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
史料四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
史料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
史料六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
史料七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
史料八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摘编自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等


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水浒传》中凡涉及打点官差狱头、收买人心等都离不开银子;据史料记载,宋初全国白银总产量维持在20多万两的年产水平,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入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据此可知
A.白银在北宋已是主要货币
B.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
C.北宋并没有出现财政危机
D.明朝可能广泛流通白银
8 . 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茧壳,有学者通过鉴定认为它是家蚕茧。经过现场的认真清理,却并未发现第二颗。这一蚕茧
A.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B.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
C.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
D.是一个孤证,并无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被班固的《汉书·地理志》采用,后世学者也频繁引用。此记载(     
A.提供了研究关中经济地位的文献史料B.描述了关中政治经济的客观事实
C.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全新领域D.印证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繁荣景象
2023-02-12更新 | 41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饮食特色
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材料二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1829 )
《宁陕厅志》
“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1893 )
四川《奉节县志》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
《群芳谱》
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
《金薯传习录》卷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