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朱熹的外祖父祝流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朱熹本人也不贱工商,并参与经商,他认为“正其义而利自在,明其道而功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朱熹的义利观
A.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沿袭了原始儒学重义轻利的思想
C.有利于规范商业市场的秩序D.制约了工商业资本规模的扩大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17 年7月,考古人员在秦都咸阳城遗址首次发现了民居建筑,部分出土器物有制作者留下的戳印,均带有“咸”字。类似的戳印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陶俑上也有发现,这是秦代工商管理制度“物勒其名”的反映。这一制度
A.有利于保障产品的质量B.有助于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管理
C.旨在利用都城的影响力D.反映了秦朝政府对工商业的压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神宗时期,东南六路(两浙、淮南、江东、江西、湖北、湖南)的两税、商税、盐酒课、茶税、免役钱等项目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数仅是北方(开封府、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的79.6%。这反映
A.商业税开始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B.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渐趋削弱
C.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北方主要赋税收入小于东南地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
A.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B.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
C.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
D.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2018-05-04更新 | 60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历史上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政策。自963年宋太祖在广州建立北宋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宋又先后设置了杭州、明州、泉州等8个市舶司。市舶司对商舶货物进行抽解和征税等。为招徕外商,扩大与其他国家地区交往,宋太宗派出官方使团前往东南亚各地招徕外商,以政府使者身份往返于各国以促进双方贸易,此举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宋朝还指令各地方官和中国商人努力招诱蕃客。当外商离港时,市舶司举行“犒宴”送行;在外商集中的广州港和泉州港设置“蕃坊”,由宋朝政府选择有威望的外商担任蕃长,并授予相应的官衔;设立蕃市,便利外商在华贸易活动;设立蕃学,供外商子弟就学。宋朝规定,外商遇市舶司或地方官重征或强行收买舶货,有权越级上诉;对沿海遇到困难的外国商船给子援救,并提供食宿和遣返的便利条件;居宋外商不幸死亡,其遗产由市舶司按照“户绝法”依法公正处置。

摘自高莹《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概述北宋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发展外贸措施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之前,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这些发明改变了欧洲,也改变了世界。正如欧洲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所指出的:“印刷术使文学改观,火药使战争改观,磁铁使航海术改观。可以说,没有一个王朝,没有一支宗教派别,没有任何伟人曾产生过比这些发明更大的力量和影响。”15世纪开始三十多年间,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远征航队中最大的船只长140英尺。从而使国际上一致认可15世纪初,中国科技仍领先于西方。15—17世纪初,中西方的科技位置发生倒转。西方人在文艺复兴的大旗下,从思想领域、文学艺术到科学技术各个方面几乎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导致了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生。相反,中国在这两个世纪,却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停滞不前。到17世纪初,原先在应用技术方面领先的地位已丧失殆尽。再过了两个多世纪,中国的天朝大门便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所轰开。

杨振宁《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重新恢复活力。随着战争与商业贸易的兴起,欧洲民众开始打破桎梏,商品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手工业工场的兴起,而手工业的兴盛也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对于市场的需求也促使欧洲的新贵开始了海外扩张的“新航路”运动。更重要的是,商品经济打破了原来地主对财富的垄断,新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是新技术、新科技的最主要推动者,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同时,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基督教的思想禁锢,而罗马救廷忙于与致力于宗教改革的新教徒争斗,自顾不暇,整个社会的思想气氛活跃。这些都催生了工业革命。

毛克盾《中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并分析15—17世纪初中国各方面都停滞不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出现的历史条件,并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影响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前期130多年间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各地。灌溉工具除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外,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唐水利管理法规《水部式》还对唐代水利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有力支持。材料反映出,在唐朝
A.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B.水利兴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C.农业生产技术全面提升D.开始依照法律治理水利事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司马迁曰:“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司马迁意在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经济的发展B.追求财富是合乎人性的正当欲求
C.贫富不均导致西汉前期社会分化D.仁义德礼完全建立在财富基础上
2018-02-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2017-02-06更新 | 657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