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读下图,对此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为
A.制瓷业发展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的繁荣
B.汉代丝绸远销至以波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C.雍正帝到乾隆帝时实行极为严格的海禁政策
D.近代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行了主动开放
2 . 下图是北宋时期不同时段政府征收的商税税额变化简图(单位:万贯)。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商业管理较唐代更规范B.着手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C.商品经济日渐发展繁荣D.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衰退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1.正店是指曲酒专卖权的酒店,拥有造酒作坊,是专门接待京城中上层社会人士的饮食业场所。2.图中的圆形皆为商业网点。

——摘编自朱金、朱晓峰《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


从图3中提取关于宋代商业的一个信息,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结论正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2021-11-18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短小精炼,便于流传,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军不如县,县不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据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选择材料中三个谣谚并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深刻、准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史论结合)
2022-05-18更新 | 573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时间人口数量 ( 亿)耕地面积 (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 亩)
1753 年 ( 乾隆十八年)1 84约 49024 00
1784 年 ( 乾隆四十九年)2 86约 50712 66
1812 年 ( 嘉庆十七年)3 34约 52602 36
1851 年 ( 咸丰元年)4 32约 50421 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农业技术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6 .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①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作用: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②大业元年,开通济渠。作用:连接洛阳与淮河。
③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作用: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开凿运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向南方转移
C.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同时南移D.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逐渐分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统计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谷物收入明显上升B.布帛收入显著提高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2021-06-2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0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2019-08-26更新 | 48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13次组卷 | 7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假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特点
C.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D.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惬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