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民间媒体在我国由来已久,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官报,还出现了官方禁令下民间发行的“小报”,其发行人多为邸吏、使臣、书店主人等,内容有真有假。明清时期,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人员构成及运作方式与现代报社机构类似,刊发的内容需官方审核,真实性更高、更可靠。报房的大量出现,促进了报业的技术革新。作为盈利性质的商业报纸,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呈现出古代向近代过渡中的微弱新变。

——摘编自潘小露《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比较》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

——摘编自王鑫宏《晚清民间办报高潮与清政府官方应对》

材料三 近年来,人类逐渐步入了个人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将信息进行自由的采集、过滤、加工并传播给他人的自媒体时代。中国的自媒体以博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主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个体性、自由性、多元性、平等性、便捷性等特点,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摘编自张爱军、秦小琪《自媒体传播与公平正义演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民间报刊的变化,并说明民间报刊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中国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媒体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太湖平原在宋代盛产粮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到了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出现此变化主要由于明清时期该地
A.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B.经济重心地位的削弱
C.人口生育总量的膨胀
D.农业种植空间的缩减
3 . 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从洪武四年开始,十年一修,到崇祯15年,共27次编制黄册。清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到雍正年后,户籍再也没有编审过,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地方管理弱化
B.基层自治加强
C.赋税制度变革
D.经济发展迟缓
2019-07-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引自电影《天仙配》中歌词

材料二: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如何评价它?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2019-05-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2019-01-30更新 | 2621次组卷 | 84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018-09-1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 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市之地五都异之。置交承五人,钱府丞一人。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三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五 (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

──《梦粱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
(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
(4)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汉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018-06-10更新 | 7064次组卷 | 9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确立
B.铁犁牛耕的运用
C.赋税制的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
2018-06-07更新 | 530次组卷 | 27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中国宋朝出现了“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导致了西方“商业革命”的出现,这两处“商业革命”的共同含义是(     
A.商业范围扩大,打破了时、空界限
B.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成为通用货币
C.商业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转折变化
D.地域性的股份制商业贸易公司出现
2018-04-1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