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019-03-05更新 | 846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考古发现,宋代一些匠人、私营作坊主或商铺等多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刻在所生产的商品或包装上,如“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钱家干果铺”等。这反映了当时
A.工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
B.商品产销注重提高知名度
C.民间贸易出现垄断性经营
D.民间手工业走向了专业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皇帝游幸西湖时,西湖边往往出现“以轻桡趁逐求售者”不计其数;每逢酒库开新,“书库名高品,以长杆悬之,谓之‘布牌”’。这些主要表明
A.临安的商业规模较大
B.宋人的商业意识较浓
C.宋代市民文化较发达
D.商人很注重商品宣传
2019-02-26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日前出土的东汉时期十三幅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分布地区如下,据此可推知当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西安碑林、陕北
山西平陆枣园
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
江苏泗县重岗、雎宁双沟镇

A.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
B.牛耕使用遍及大江南北
C.北方的农业生产高于南方
D.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汉乐浪王盱墓发掘中,有漆杯出土,底有铭文:“建武三十一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洎木侠紵杯,二升二合,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厂、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
B.漆杯生产中进行了专业分工
C.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
D.漆杯可从当时市场大量购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
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
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
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
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
2019-02-22更新 | 1049次组卷 | 3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训练(五)文综历史试题
7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明清政府“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封建迷信B.抑制商业C.以民为本D.以农立国
9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2019-01-30更新 | 1898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
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四是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曾发行的五铢钱
2019-01-30更新 | 10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桐城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