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2 . 战国时期,秦孝公“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从法律上宣布废除井田制。这一措施
A.巩固了周王室的执政基础B.使井田制在各国彻底废除
C.在秦国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 .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当时的“耕”采用了怎样的先进技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汉武帝时期,在京师设平准官,统一掌管由天下运至京师的货物,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汉武帝这一措施
A.保证了京师的物质供应B.有利于市场物价的稳定
C.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D.削弱了诸侯王经济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B.井田制的瓦解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7 . 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己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该诗反映当时
A.农业耕作工具改进B.水排用于农田灌溉
C.出现提水机具筒车D.高转筒车普遍使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朝前期“江浙犹尚朴素,子弟得乡举始著绸缎衣服”,而明朝中叶以后,“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子俱是轻裘,女子俱是锦绣,货愈贵而服饰者愈多”。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丝织技术获得明显进步B.商品经济冲击社会习俗
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D.江浙成为经济发达地区
9 .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B.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兴盛
C.区域性农业生产的发展D.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0 . 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