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明清以前上下通行之货,未尝用银,而到明清时出现了“银与钱钞相权而行”“银钱并行”“银钱兼权”等现象。这一变化源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加强
C.政府政策的推动D.新航路开辟后白银流入
2022-01-2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园林日渐兴盛,但其功能发生较大变化,其始为士大夫雅集胜会之所,而渐为商品化之市集。这一时期,松江园林由“雅集”到“市集”的转变,反映出当时(     
A.社会转型趋势加速B.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表现出发展的趋势。这一时期,实行了诸多不同于前代的制度,处于从两汉“三公九卿”制过渡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依然有较大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今之会稽,昔之关中”之说;文化领域也出现异常活跃的景象,玄学开始出现,佛教得到广泛的传播,道教被改造为适应统治者和世家大族需要的宗教,史学、文学和艺术也高度繁荣。可以说,汉族接受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新鲜成分,在经济、文化上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变得更加兴盛。

——摘编自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材料二   唐帝国是一个通过宗教、文字以及经济和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东亚世界的中心。但如同其他持续了几百年的王朝,唐朝也是中国的一个转型时期。自唐朝开始到其结束,中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这个王朝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当时所发生的巨大变革,包括大族统治的终结、更注重才能的风气、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永久性南移等。这些变化不仅为宋朝,也为晚期中华帝国的地理、社会、经济和政治各方面的新制度创造了舞台。

——摘编自【美】陆威仪著,张晓东、冯世明译《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巨大变革”的主要内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州为中国南方对外贸易之最大城市。秦时已为岭南地区的政经文化中心,梁朝时已有印度、锡兰及南洋各国商人来此贸易,输入宝玩、香料、药品等,中国出口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隋唐时代,亦以酿酒、丝织、陶瓷及炼铁等业最为发达。开元二年,唐王朝设市舶使,扩大与南太平洋及印度洋诸国贸易,其对外贸易量为全国第一。唐宋时期,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可到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清初期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45-1850年,广州输出的茶叶由7600万磅下降到5500万磅,经济在总体上大大落后于上海。然而由于商业性农业继续得到发展,蚕桑生产的规模和范围大大增加,国际市场对广东生丝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为挽救广州贸易颓势的重要措施。1871年广州生丝的出口已占全国输出总额的四分之一,并仍保持增长趋势。陈启源于1872年在南海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煤丝厂―继昌隆丝厂,成为中国近代机器革命的先声,至1899年,广州机器缫丝业,约计有200家土丝出洋。孙中山创作著名的《实业计划》,充分肯定了广州的经济地位,对后来广州以至全国的经济建设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马建国《晚清广州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唐宋以来广州对外贸易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广州贸易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丝路贸易重新兴盛。通过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元廷分别与欧洲、阿拉伯及小亚细亚建立了外贸联系。中西陆路交通线之复杂,商旅之频繁,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海港遍布东南沿海,尤以泉州、广州等七处为重。统治者在海港城市专设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使得舶来品的数量和品种都远超前代,且增长趋势明显。诚如时人所称:泉州的各种货物堆积如山,仅胡椒一项,数量非常可观而运往亚历山大供应西方世界各地的胡椒,就相形见绌了,恐怕不过它的百分之一。舶来物品输入沿海港口后,由商贩们贩运、销往全国各地。我国商舶东起高丽、日本,西抵非洲海岸,十分活跃。

——摘编自王珍曙《元时期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加速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外贸法律相继出台、关税水平大幅降低等一系列改革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注入更鲜活的动力。其间,货物贸易规模以年均14%左右的速度持续扩张,200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是1978年的23倍,位列全球第七。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贸易商品中的占比将近90%。出口市场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经济体。对外贸易主体构成实现了多元化。外资企业通过投入资金、先进技术等与中国劳动力要素相结合,纷纷将中国作为生产与出口加工平台,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3-07-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州在自吴阖闾大城后至明初的1 800 多年时间里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缓慢,最初的街衢河道受城门和宫城的控制形成简单而不一定规整的方格网状。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在苏州开始出现,城市的发展出现了较明显的地域功能分工,“城北半城,万户机声”,空间也开始突破城墙,沿放射状河道向外扩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城南青旸地因被辟为日租界和西方公共租界得到一定开发,但很快就衰落了。1978 年后,苏州城市的空间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为保护古城发展经济,苏州重点向西发展,试图形成“东城西区”的城市格局。19945月启动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带动了苏州城市空间向东发展。古城东面的园区和西面的新区形成了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翼,加上南面的吴县新区,苏州城市空间呈现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块状连片扩展的趋势。

——摘编自朱利青《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材料二   伯明翰生产枪炮、纽扣和挽具,达德利生产铁钉,伍尔弗汉普顿生产铁索。曼彻斯特是兰开夏棉纺区最大的生产中心、最重要的市场,也是英格兰西北部最大的商业中心。从这里出发的商人们走向全国售卖商品。“曼彻斯特人”成了当时行商的代名词。利兹是工业革命前夕英国毛纺工业最大的生产中心。这些城市几乎没有行会的规定和限制,个人的经济活动比较自由,也不受城市当局的干预。具有如此多现代新品质的这些新城市,成了英国现代城市社会的前驱,正是它们孕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民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州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新兴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州和英国新兴城市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23-01-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达标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根据湖南地方志记载,郴州的兴宁县,早在乾隆年间就“多不种稻,而种麻”,“去禾而艺麻”;嘉庆年间平江县十七都,“居民半植茶为业”。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9 . 中国古代人口南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过去,从在黄土地上进行旱作,到发展出与黄河流域冲积平原灌溉农业相适应的水利技术,耗费了古代中国人数世纪的努力。在约公元前600年以后,中国人在物质技术上、政治上以及传染病的适应方面,都获得了在黄河流域冲积平原生存的能力。

古代中国人在南下潮湿地区时,越往南行进,越受到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等疾病带来的威胁,南方湿热的环境可以滋生出更多的寄生物。因此,长期以来,中国人在移居南方这一问题上进展非常迟缓。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麦克尼尔在中国古代人口南迁问题上的研究结论,并分析其理由。
(3)举一例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南迁产生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体育项目众多。马球运动在开封有游玩的场所,蹴鞠运动广受欢迎,还出现了蹴鞠的社团“齐云社”、“圆社”。“瓦舍”里有各种体育表演活动,如相扑、使拳、舞斫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等。体育运动的兴盛反映了,宋代(  )
A.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崇文抑武之风盛行
C.世俗文化成为思想主流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021-11-23更新 | 38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