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中叶以后,江南市镇及其四乡农家因忙于蚕桑丝织业而无暇顾及农田耕作,不得不雇佣临近的农民来耕种。这一现象表明,该地
A.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丝织业成为农民主要副业
C.传统经济结构受冲击D.粮食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快
2 .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大一部分拍摄场景都来自于长安最热闹的地方—西市,它是长安城最有代表性的名片。仔细观察唐朝西市平面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唐代长安的市已经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②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③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④西市是中外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2021-03-01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宋代,铁矿从开采到冶炼出品有成套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人协作。一个铁矿作坊要有不少工人同时进行劳动,实行内部分工,才能完成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A.冶铁技术水平已领先世界B.铁器不进入民间市场
C.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关系D.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大
4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
2021-02-07更新 | 228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从唐天宝年间至南宋,福建、江西人口从几十万分别增至400多万、千万以上,出现了从四川到江苏的长江南岸密集人口带。以上现象反映
A.政府鼓励人口南迁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C.南方自然环境优越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的更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的变化有何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与前代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不同.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也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承担契约关系以外的杂役。这种变化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
C.增进了社会公平正义D.淡化了阶级门第观念
9 . 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有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B.男耕女织C.土地私有D.自给自足
2021-01-20更新 | 638次组卷 | 4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古代的中西交往中,两千年前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东西方的交通渠道很不畅通B.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根本改变
C.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D.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的水平低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