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高峰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市场不断拓展,交换空前扩大;金属货币广为流行;商人和商业资本迅速发展。商品经济迎来了它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发展高峰……到西汉武帝时期,统治者全面推行控制和干预商业的政策,商品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据林文勋杨华星《也谈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另举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并仿照材料所给视角予以描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2996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后期常熟人谭晓,因当地“田多洼芜”,低价购买了大量空闲土地,雇佣乡民百余人,“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腾,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视地形、土壤情况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亮昆虫,此类副产品稍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其本人“纤音惮费”,生活节俭,因此“货日益,窖而藏者数万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提供了一个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例,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若干新现象。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四川凉山·三模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明中后期,因外国贡使日益增多,朝廷恢复了洪武年间一度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广东广州设立的三个市舶司作为安顿之处,泉州名“来远”,宁波名“安远”广州名“怀远”。郑和下西洋时流落在外的中国流入,或受感召,或被强行遣回。明廷的这些措施
A.有利于中国商民在海外发展
B.政府的海洋意识在逐渐加强
C.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开始
D.导致民间海外贸易削弱萧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下表是1576-1620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价统计表,该物品可能是
(注:比索是一种西班牙货币单位)
时间1576年1586年1596年1620年
价值30万比索50万比索100万比索200万比索

A.玉米
B.茶叶
C.鸦片
D.白银
6 . 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
A.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
C.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
D.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
7 . 有诗云:“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此诗描述的是
A.都江堰
B.井渠
C.郑国渠
D.白渠
8 . “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
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
2018-12-16更新 | 3823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下图反映了1651~1790年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图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A.正常的生产秩序无法维持
B.流出海外的货币不断增多
C.商品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
D.货币多样化阻得商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