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史籍记载

7世纪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2中载:“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番有吕宋者,在闽海南,产银……,故闽、粤人多贾吕宋银至广州”。

材料二       西班牙人的档案记载

1574年,利格尔报告:1573年与中国商人的交易很顺利,“因为我们在这儿积蓄了大量银币,而这些中国人需要他们,”同年,米兰道拉给西班牙国王的报告中也说:“为了偿付商品的价值,他们取走了金子和银子。他们非常精明,其余任何东西都不接受”。


围绕材料中某一个现象,选取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2023-10-2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记载了北宋相关时间的主客户变化情况。据此推断,当时(       

年代

主户及其占总户数的百分比

客户及其占总户数的百分比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

6144983

62.1

3753138

37.9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

5978065

63.7

3402742

36.3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

6893827

64.3

3829868

35.7

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

7209581

65

3881531

35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10498869

69.6

4592691

30.4

A.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B.客户对主户的依附关系减弱
C.土地兼并现象逐渐缓和D.政府对户籍的管理相对松弛
3 .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高峰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市场不断拓展,交换空前扩大;金属货币广为流行;商人和商业资本迅速发展。商品经济迎来了它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发展高峰……到西汉武帝时期,统治者全面推行控制和干预商业的政策,商品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据林文勋杨华星《也谈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另举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并仿照材料所给视角予以描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惩元代币制之弊,停止元之纸币流通,设国家铸币局,京师称为“宝源”,设于外地称“宝泉”。明代钱币有两种,一为制钱,为本朝所铸,二是旧钱,为历代所铸。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因铜量不足,设宝钞提举司印造纸币,并规定纸钞可兑换金、银,租税则宝钞与钱币并收。但中后期滥发纸币,钞值暴跌,不得不废,铜钱和银两遂成流通货币。清代的币制则采用银本位制,国家财政收支完全以银两为单位计算。

——选自纪宝成编《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许多工业企业家和有组织的劳工不喜欢金本位制的僵化,在金本位制下,政府不能利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并且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改善工业的竞争地位。政治上敏感的一些银行家也愿意接受经过改进的美元本位制,这将使美国的国际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特权地位。大通银行董事长认为:“美元可以成为其他国家货币的稳定挂靠单位,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外汇媒体”。到1944年初,凯恩斯和怀特充分讨论出黄金-美元本位制下国际货币稳定与国内管理的货币灵活变动之间的妥协方案。

——选自(美)杰弗里·弗里登著《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货币政策的特点,并分析最终走向“银本位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44年的国际货币体系方案制定者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分别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清朝前期移民方向示意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比较图1、图2,提取两幅图中有关人口迁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2996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乡村振兴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

——《贞观政要·论务农》

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在梁漱溟看来,“所有文化,多半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政治上的无办法。”主张从乡村着手,复兴中华文明,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为此,他在山东邹平县成立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同一时期,费孝通对广西和江苏等地村子进行田野调查,指出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饥饿问题。他还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前途在于工业化,强调以工促农,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乡村问题,进而解决中国问题。

——《志在富民——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追求》等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初政府实现“乡间富贵”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对比梁漱溟和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的不同点,并简评两位学者的志向情怀。
2021-05-07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8 . 清初,闽浙总督兴永朝推行粮户归宗改革。据(合户始末)记载,其主要内容为“册内各去里甲名色,听均甲.立户自便"。所谓“各去里甲名色",指的是废除了里长户和甲首户的区分;所谓“均甲”,是均匀里甲的赋役负担;所谓“立户”,即是准许设置花户,直接向政府交纳赋税。这一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废除了里甲制度B.刺激了人口增长
C.促进了商业发展D.保障了赋役征收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时,黄山南麓的徽州以生产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闻名。商人们将其运销各地,后逐步形成徽商。图2是当时徽商的主要经营地区。


材料二   元朝时期,黄道婆从海南岛回到松江,在这里传授擀弹纺织的技术,带动松江地区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图3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种植分布图。



根据材料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并说明原因。阐释两则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
10 . 上海与其所在的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风气发生巨变。富家讲究奢华,寒士也追赶时髦,一改清操自守的习惯。……思想界出现了非圣无法,倒翻千古是非而大胆怀疑的空气。以李赞为代表的自由倾向鲜明的知识分子,“偶为异说,破除名行”,“不遵孔子家法”,一时从之者甚众。被道学家深恶痛绝的“虚浮艳词”,“异调新声”,风靡一时,为百姓喜闻乐见。

——摘编自余从等编:《中国戏曲史略》

材料二 上海召开过多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分别是中国领导人在APEC第九次领导人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室言。另一方面,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教字鸿沟”正在加深。今年以来,亚太地区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需求下降,贸易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封影响。

——江泽民《江泽民在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四、“上海五国”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周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是本地区国家几年来合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世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室言》(2001年5月26日)

材料三 今年提出要“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关起门来搞经济,而是为了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好联通,是要以更高的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借助“双循环”,中国将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内外联动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陈元:《“双循环”是要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昆腔在明朝中后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魏良辅在昆曲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领导人在APEC第九次会议所确定的目标,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又提出了何种新理念。根据材料指出“上海精神”之下蕴含的国家间合作模式的特征。
(3)近现代上海以至于中国经济的变化都是国内、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释①民国初年上海地区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的国内要素及其政治影响。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史实以及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内部循环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1-01-14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1月选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