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06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与汉代相比仍然在不断发展,并非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精耕细作的农业在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畜牧业成分较之前相比也大幅增加。这种变化(     
A.加快了北民南迁的进程B.有利于北方政权的实力增长
C.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趋势D.保障了南方政权的相对安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五代时期,房产税在一些地方已成正式税种,名为“屋税”。赵宋立国后,将“屋税”定为正税,被视为城郭赋税的主项。后来,随着实际情形的日趋复杂,城郭赋税的征收出现了从地产物业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上述变化源于(     
A.国家赋税制度的完善B.城市功能的弱化
C.重农抑商政策的质变D.城镇经济的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

统计时间粮食亩产量(市斤)人均农业收入(市斤)
战国晚期(约公元前240年)216914
西汉末(约公元元年)264993
唐初(约公元700年)3341256
宋初(约公元1000年)3091159
明中叶(约公元1500年)4541118
清中叶(约公元1800年)460628

——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根据材料,阐述从战国到清中叶人均农业收入发展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相比前代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营口盐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末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营口地区设置了二十个盐场,隶属奉天府尹,各盐场管理事宜由州、县负责。

第二阶段。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朝一面招募商人领盐引纳税煎盐,同时发布谕旨,“(汉人和流民)有情愿煎盐发卖者,听取自由贸易”。

第三阶段。康熙三十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这一百七十年中,“听民自由晒卖,自是奉天无课税者”。

第四阶段,咸丰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912年)。光绪三年(1877年),营口二道沟设立盖平盐厘局,规定每外运盐一石纳东钱二千四百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举办新政筹办学堂经费为名,每石盐又加收东钱一千二百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延发布试办督销谢旨。各监厘分局监督销售以达到规定税额,按照每斤盐加价东钱四文收缴课税。

——摘编自张秉宽《从萌芽到鼎盛一清代的营口盐业》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营口盐业政策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营口盐业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2-05-2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之下,有“人”即有“田”,到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可涌入城市。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清初沿用明“一条鞭法”,丁银与田赋独立存在。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土地频繁更换主人,加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一直非常尖锐,为增加人丁数量、稳定税收收入,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将田赋与丁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郝英∶《清初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后期到两宋时期赋役与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6 . 下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A.宋代人地矛盾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首过两亿得益于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
C.170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出下降趋势
2022-02-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1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清以前的文人多数清高,视售画为耻辱。明清之后,郑燮毫无顾忌地说: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他甚至公开贴出榜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这种变化反映出
A.绘画领域开始出现市场化趋势B.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日益腐化
C.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增强D.主流社会思想发生颠覆性变化
2022-05-31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可用于说明(     
时间全国总人口长江流域占比珠江流域占比黄河流域占比
公元2年约5900万23%2%75%
公元750年约5300万36%3%61%
公元1078年约9000万58%7%35%
A.三次人口大迁徙趋势是由北向南B.人口迁移带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连年战乱造成黄河流域人口锐减D.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北人持续南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000—公元1800年部分时期世界上最大的三座城市

时间第一第二第三时间第一第二第三
公元前1000西安洛阳公元800长安洛阳
公元前800西安洛阳公元1000开封
公元前650临淄洛阳公元1200杭州
公元前430公元1350杭州北京
公元前200长安公元1500北京
公元100洛阳公元1600北京
公元361公元1700北京
公元500洛阳公元1800北京广州
公元622长安

——整理自坎德勒·特舍斯《四千年城市发展史》


上表能够反映古代中国大城市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阐释其原因。
2021-12-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园林日渐兴盛,但其功能发生较大变化,其始为士大夫雅集胜会之所,而渐为商品化之市集。这一时期,松江园林由“雅集”到“市集”的转变,反映出当时(     
A.社会转型趋势加速B.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