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06 道试题
1 . 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丝之路经济带”,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向西最远从汉代的印度半岛沿海延伸到波斯湾。宋元王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第一位、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丝绸之路航路上中国商船的踪影日渐稀少,欧洲商船则日渐活跃。

——摘编自《古代丝绸之路》


根据图文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并分别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020-07-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①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②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0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第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2021.35117.228:72

A.农业生产出现减弱趋势B.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C.工商业取得一定的发展D.农业税不再占据重要地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三 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

——《清史稿·食货志》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些赋税制度?并指出赋税制度出现的时间。
(2)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与该赋税相配套的土地制度。
(3)材料二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历代赋税制度变化反映了怎样的趋势。
2020-12-0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成化、弘治两朝之后,明初官方推行的钞币制度逐渐退出民间流通,与之相适应,主要由民间工商业者推动的白银货币化趋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朝野广泛用银的现象。这种变化表明
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上升B.国家干预经济能力有所减弱
C.明朝的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世界市场推动中国经济变革
2020-04-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井田制下,土地是不能随便买卖、转让的。然而,西周中后期五祀卫鼎、九年卫鼎等铭文中却有了贵族间进行土地买卖、转让的记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礼乐制度的动摇
C.地权出现下移趋势D.王室对土地失控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为水陆交通的发达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当时的水陆交通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发达得多。驰道是秦汉时期陆路交通网的主干,可通向全国主要城市。驰道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开始修建、早期的驰道以秦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延伸到全国各地,其分布区域是:“东穷燕、齐(今河北省、山东省广大地区),南极吴、楚(今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西至临兆、羌中(今甘肃省、青海省一带),北据河为塞”,并沿阴山至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县北)。

——张传玺、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的《海上丝路史话》

材料三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桑蚕压倒稻作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朱泾、朱家、罗店、南潯、菱湖、濮院、乌、双林、盛泽等成为著名的棉花、丝及丝棉纺织品集散地。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各类富商大贾生活条件、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冲击着传统的社会观念。

——摘编张敏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代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别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明清之际“社会观念”变化的具体反映。
2020-08-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不流畅)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摘自《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材料二  农业调整法:国会的政策在于──

6 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c……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

8  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

材料三  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2)》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世宗认为“本末”之争的焦点。他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本末”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本末”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业调整法》的直接目的并概括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调整法》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2020-08-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6届高三学业调研抽测(第二次)历史试题
9 . 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提到了极高的位置,城镇化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要善于从历史上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材料三   以下两图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城市风貌


天空变得灰暗。泰晤士河两岸工厂林立,机器   轰鸣;满载货物的蒸汽轮船在浑浊的河面上穿梭来往。

英国有钱人以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蒸汽轮船喷出的浓烟使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伦敦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四   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001年2003年2005年
上海4950.846180.749154.19
大连933.121254.662152.23
天津1826.272172.043697.62
青岛700.75910.062695.82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


(3)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上海等沿海城市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通过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请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0-08-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学术研究一致认为,在现代化之前,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小农经济较快发展的阶段,离农业支撑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但是)……高度强化的政治体制制约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更加严重。

材料二 微州是全国现存历史契约文节景多的地区之一,它所存留的契纸中,以国土买卖的契纸最多(这些契纸又以)明清以后的契纸更多。

——周邵泉《试论明代微州州土地买卖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事,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南自行转运,网省并无赴事之商,身省亦鲜来网之,且诚夷除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皆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雍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徵州田土买卖的契纸众多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他们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田地,是基于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列举的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现象?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10-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8月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