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18 道试题
1 . 清代外销瓷大部分是根据欧洲市场的需求定制宗教题材或家族纹章的瓷器,大约从康熙晚期开始,订购商大多只从景德镇购买白瓷,在广州指导监督画工完成图案绘制后烧制出釉上彩绘瓷器,形成融汇中西特色的广彩瓷器。由此可知
A.瓷器销售被十三行所垄断B.外商管理政策影响瓷器制作
C.广彩瓷器是官窑瓷器代表D.交通条件造成对外贸易不便
2022-06-05更新 | 1944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尚;清代属苏州管辖,人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     
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
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2-09-11更新 | 204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3 .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2019-01-30更新 | 6242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1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2996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18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卷2卷精编版)
6 .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2019-01-30更新 | 6140次组卷 | 92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Ⅱ)
7 .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019-01-30更新 | 6196次组卷 | 91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1卷)
8 . 有学者说:“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形成了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这表明明朝(     
A.外贸繁荣带动对外开放B.海禁与朝贡贸易相配合
C.政府一直禁绝民间贸易D.国内长途贩运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019-01-30更新 | 5099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万历时期(1572~1620年),传教士罗明坚、金尼阁等携带了“七千西书入中国”,然而这些来自异域的书籍只是“对于相当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压迫感”和“异样感”。“中国保持着平静的心情……那些曾经挑战并震撼了中国的西洋文明在蛰伏着。”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经济模式难以撼动B.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C.科举制度禁锢人们思想D.西方思想受到士人排斥
2022-06-24更新 | 926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