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
B.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C.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D.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2019-08-22更新 | 128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由下表可以看出,两宋时期两宋部分市镇商税岁入比较(单位:贯)
地名全州商税岁额市镇商税岁额市镇商税所占全州收入%地名全州商税岁额市镇商税岁额市镇商税所占全州收入%
越州66537.7612082.6518.18绍兴府105314.01421649.11720.55
常州64953.04810021.15515.4常州110196.494767943.2
润州39502.9626309.96215.97镇江府20629613134963

A.商业经济型的城镇正在崛起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C.经济重心完全实现南移D.商税成为国家主要财源
3 . 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地区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云南
汉代1819451114111
唐代321132245151812442029471

A.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
B.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2018-04-14更新 | 1006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节俭观变化表

时代节俭观
古代墨子:“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荀了认为,德性高的“圣贤”可以而且应当奢华,需要反对的是那些地位不高、
德性不够的人超越等级或礼仪的消费,即“僭越”。
贾谊积极主张国家和个人都要多积蓄,反对奢侈浪费。
明嘉靖年间出现了崇奢黜俭,奢能致富的思想。
近代梁启超说东方国家的衰亡,根源就在于崇俭。
晚清时上海报刊公开讨论“俭与奢”,发表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
民国初年,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天津商务总会告诫商人必须“遵节俭,
尚素朴”。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雷锋:“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发展与节俭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论述。(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国语·周语》谓:“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王卒料之。”这反映出周宣王时
A.高度集权,独断专行
B.荒废生产,征收重税
C.形势变化,旧制动摇
D.诸侯反叛,分封制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B.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D.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2017-11-21更新 | 373次组卷 | 3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