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盛。下列选项中对此画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此画描绘的时期的城市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此画集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C.画面反映了当时的市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管理
D.玉米、甘薯等农产品在此画描绘的时代有可能出现
3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影响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021-04-29更新 | 421次组卷 | 7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运用下表(《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可以说明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南方商业超过北方
C.政治中心移到南方D.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2021-0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相比汉代全面垄断政策,宋代的禁榷制度广泛运用“引法”,由商人向政府设立的“榷货务”纳现钱,换取--张交引,交引作为一种可凭证提货的商品,进而催生了“交引铺”,政府鼓励交引的交易甚至设立官营的“买钞场”参与其中。宋代的这一变化表明
A.放弃传统的抑商政策B.鼓励民众经营商业
C.商税成为最主要税源D.政府经济管理调整
6 . 唐初,赋税征收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唐中期,政府推行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两税法。这种变化表明
A.均田制遭到破坏B.自耕农的发展壮大
C.社会结构的变化D.人头税已经被废除
7 . 《史记盐铁论》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方式已发生了变化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D.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繁荣
8 . 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亚欧大陆的连接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它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越过葱岭,西至地中海以达欧洲。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中亚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承担着东西交流的中介使命。……不仅如此,祆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法的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技术的传往西方,昭武九姓也是重要的中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海外贸易的繁荣渐渐改变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原先偏远无名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渐渐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而一度为中国门户的西北诸省则渐渐沦为边远的内地。……晚唐和北宋时的外贸业务主要以广州为中心,但到了南宋时,位居福建产茶、产瓷中心的泉州后来居上,取代广州成为当时的外贸中心。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远在汉朝时期贸易就与朝贡相关联。但明朝开国者朱元璋让国家垄断的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最主要的途径。但是朝贡贸易制度在满洲人征服中国的一个多世纪之前便已失去主导地位。除了证明其无法抑制所有走私之外,维持朝贡制度所需的花费亦成为国库日益沉重的负担。在整个16世纪,明代朝廷默许葡萄牙人占据广东南部的澳门半岛,建立一个私人贸易中心,并逐步开放福建的月港,让中国商人在官方监督下进行私人海洋贸易。只是这些举措仅可视为使繁盛的对外贸易仍合法地依循朝贡贸易体系的权宜性让步。

——摘编自罗威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丝绸之路”东西交流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技术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明朝时期“朝贡贸易”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依循”朝贡贸易的消极影响。
2020-07-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会要》“街巷”中规定坊内非三品以上,不得向街开门。然而,这一禁令在唐后期逐渐丧失了制约作用。这一变化反映了
A.坊市制度有所松动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C.商品经济日益萎缩D.政府对市场不再监管
2020-07-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结构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经济作物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有较大的上升,而水稻种植业的地位则相对有所下降。在太湖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桑争稻田”的现象。以上材料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
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量减少
C.农业生产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D.普通农户的家庭收益急剧降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