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C.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2019-03-16更新 | 1445次组卷 | 5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
C.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俞森《荒政丛书》卷五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A.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B.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2018-12-29更新 | 359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陆地主权忽视海洋
B.积极培育国内经济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中外朝贡贸易
5 . 《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对材料中表述的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实质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B.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交换
C.农民在土地上分散劳动
D.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
6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 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 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 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重农抑商的风气B.农耕经济的领先C.资本主义的萌芽D.自然经济的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功能的变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2018-05-13更新 | 598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经济发展程度与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与否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经济曾长期领先世界,造就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但是中国近代经济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在生产工具和土地制度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革?这一时期形成的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有何特点?

(2)北宋时期,“市”的发展有何新特点?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相对于古代中国手工业,这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何新特征?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纵观中国自古代到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你有何认识?

9 . 下面反映东汉集市情况画中,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这表明当时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

2018-02-08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越窑在烧制过程中使用了匣体,巧妙地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出现落渣、占釉、火刺等缺陷。烧制的产品器型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滑,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由此可见唐代
A.开始了由陶向瓷生产技术的转变
B.技术创新推动制瓷业发展
C.民营手工业产品的品质极为突出
D.“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