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如表为唐代水利工程建设统计表。这表明
道名关内京畿河东河北淮南山南东山南西江南东江南西
前期22.5155771.541
后期24331127101

A.政府主导水利建设B.区域经济相对均衡
C.江南地区得到发展D.水利工程质量提高
2022-01-21更新 | 66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吐鲁番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张善熹向左憧意借钱、还钱及担保的文书。该图说明
A.契约订立过程规范B.契约运用领域广泛
C.契约受到法律保护D.契约促进商业发展
2022-01-20更新 | 38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关于西夏铸币的部分信息。从中可以看出
名称年号年代文字和书体
人庆宝钱人庆1144—1148西夏文
天盛元宝天盛1149—1169汉文(楷书)
乾祐元宝乾祐1170—1193汉文(楷书、篆书、隶书)
乾祐宝钱乾祐1170—1193西夏文

①是契丹族历史发展的反映②保存了西夏的民族文化
③排斥宋朝钱币的流通使用④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1-20更新 | 226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晋时期,曹魏政权在北方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东吴、西晋、东晋等政权也在南方开凿了运河。这些运河的开凿
A.加剧了南北对峙的局面B.推动了纳庸代役的赋税改革
C.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开发D.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的人约占70%;其商业活动范围遍及城乡,还远至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这反映
A.国内外市场联系日益紧密B.明清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C.人们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D.区域性统一市场已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晚明时期,江南的市镇权势家族,科举几乎成为推动家族向上流动或维持士绅阶层地位的决定性因素,“缙绅家非奕叶科第,富贵难于长守”。因而,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百姓之黠者争营巢窟而充吏胥”的现象。据此,从侧面说明了这一时期
A.江南的市镇经济进一步衰败B.工商经营的社会环境恶化
C.科举考试更受权势家族青睐D.传统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
2022-01-19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上计制度是古代考绩制度之一,始于战国,秦、汉日臻完备。历代上计吏将户口的增减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凡在此方面作出成绩的官吏,均被褒以重奖;反之,如果户口减少,或汇报不实,则受责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封建国家
A.征发赋役的依据是户籍B.需依赖上计吏管理地方
C.以此强化官吏忠实守信D.人口增减决定地方治理
2022-01-19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逐渐过上定居生活,而定居的人们对煮熟和储存食物的用具则有强烈的要求。在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许多距今六七千年的村落遗址中,都发现了专门的制陶场所。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A.扩大了村落居民贫富差距B.使原始人类逐渐走向定居
C.源于原始农耕文明的发展D.得益于跨流域的文化交流
2022-01-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面是敦煌吐蕃的一份买卖契约。这则材料可作为直接证据用来佐证
A.吐蕃土地兼并B.唐朝的律令制度C.古代契约精神D.发达的商品经济
2022-01-18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统计,在《明实录》所收录的皇帝谕旨及大臣奏疏中,“抑末”一词出现了6次,而“通商”一词出现了15次。这折射出明朝
A.政府决策顺应地理大发现潮流B.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
C.新经济因素推动外交方针调整D.重农抑商不符合统治需要﹒
2022-01-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