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种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

3.8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

6.42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材料三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指出“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应如何看待宋代的这一新的社会现象。
2019-04-28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河西区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X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955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在《大社的优越性》一文的按语中写道:“现在办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二、三十户的小社为多。但是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有些地方可以一乡为一个社,少数地方可以几乡为一个社。不但平原地区可以办大社,山区也可以办大社。”

1957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需要土地连片和人员集中以便于管理。为此,毛泽东在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提出了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议。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人民公社是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原因。

材料三   我国人多地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很大……既要把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前进方向,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也要认清小农户家庭经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的国情农情,引导同一区域同一产业的小农户依法组建产业协会、联合会,共同对接市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让小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皮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农业历史形态的发展方向有何相同之处?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当今小农户的发展具有哪些优越的时代条件?
2019-04-02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2019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市界以外经营者,杖五十,财产收没。

——《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二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四   (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

——《梦粱录》

材料五   土地被视为最受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因此,这种对待农业和工商业的不对等的态度,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本来大有可为的工商业因为缺乏必备的资金而陷入到发展停滞的状态

——许倬云《汉代农业》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
(2)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
(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汉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
(4)指出材料五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2019-04-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材料一中“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二、材料三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为什么?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农业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3)据材料三,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五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4)据材料四、五,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5)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展农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耕地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那就要靠精耕细作。中国农业二者都有,但主要是后者。欧洲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表现在每户耕地面的大,但耕作粗放,单产较低。然而,农业生产率,即每个人占有的粮食数并不少于中国,这是由于耕地面积大的缘故。

——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欧封建社会农业发展道路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当每户家庭的农田都能达到一定面积时,总产量也会相应的提高,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在农田所允许的最大限度内,提高劳动产出。但是人口的持续增长,最终减少了每个农民家庭可耕种的土地。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农田的面积越来越小,直到掉到生存线之下。为了生存,中国北方农民不得不为闲置的劳动力找到新的出路。家庭手工业如棉纺织业能够提供而外收入。季节性的到城市打工提供了另一种收入。

——(美)魏斐德《中华帝制的衰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此前相比,18、19世纪农民对手工业、商业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大约到了1800年,就当时的科技水平而言,人口开始超过资源。农业依然是经济的最重要部门,土地的单位产量依然很高。但人均产量开始急剧下降。结果就日益入不敷出,能够满足全社会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期望的机会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少。

——(美)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改变或扭转这种状况。
2018-12-16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卷

9 . 材料一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音yan chi,即美丑),均可。——《近代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和新式婚礼》

——摘编自张志永:《1950年<婚姻法>与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鼎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指出由唐入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婚姻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0 . 世界贸易反映出参与国的经济水平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

材料二   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新旧税率比较

项目旧税率(实征银两)新税率(银两)
进口布(每匹)0.3730.100
棉纱(每担)2.4061.000
出口南京丝(每担)23.73310.000
茶叶(每担)0.4750.250

——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2)据材料二,说明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他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2018-12-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