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2021-12-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中期以后,瓷器逐渐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海运的发展也为运输瓷器这类质重易损的商品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朝鲜、日本、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都出土了大量唐代和五代的瓷器。同时,唐代朝廷为规范外商的经营,专门为外商立法,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专门掌管对外贸易。长安“市肆多贾客胡(外)人”,饶州属中下等州,著籍户数不过数万,但因属于转输城市,“颇通商外夷,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唐德宗朝,当时有留居长安达40年之久的胡人,娶妻生子,置田举质。

——摘编自宁欣《唐代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

材料二 宋代海上丝路主导地位的确立是多种因素综合推动的,鼓励中外商人发展贸易的政策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经济、技术、市场的发展则是更基本的推动因素。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使出口商品供给和进口商品消费的中心都转移到南方。宋代海船大则5000料,中则3000料,载重以载来计合今180~300吨,相当于900~1500头骆驼总载货量。宋代能综合运用牵星术、地表目标、水情和指南针导航技术,故海上贸易在运输成本、运输规模等方面有了陆上贸易不能比拟的优势,加之中国传统贸易结构是本国手工业品与海外香药、珠宝等资源性商品相交换,而瓷器丝绸等主要出口品供给地已转至东南地区,香药、珠宝进口品的主要产地就是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这些因素,决定了对外贸易重心在宋代不可逆转地转移到海路。

——摘编自黄纯艳《变革与衍生:宋代海上丝路的新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路主导地位确立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大钊认为:“关于井田制度……为谈政者一种理想的土地制度,则确为事实,而原始经济的状态,有一个土地共有的阶段,亦确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一书中提出“村社集团产制”,认为:“所谓三代以上(夏商周及更早的时期)的‘井田制’及以后模仿或梦想井田制而发生的‘授田”均田’班田”“限田’等制度与学说,莫不为远古集产制度(土地公有制)之遗影。”郭沫若认为孟子所描述的井田制与奴隶社会的理论是相悖的:‘土田与臣仆人民共为赐子之品物,是证明周代已经实行土地的分割,这和井田制是根本的不相容。

——摘编自孙顺顺《我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对儒家井田制的重构》

材料二     大规模的拓荒以及随之而来的荒地垦辟的完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这一历史进程的完成,一种新的土地法律制度需要建立。商鞅推行的“开阡陌”“封疆”正是实施的这种法律制度之一。“阡陌”泛指田亩间纵横交错的小径,不是亩、顷的界划。“村疆”是在田亩中划定所有权或占有权的疆界,并做上标记。固化这种权利的意义在于使人们的“赋税平”。随着战国授田制的完结,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秦统一中国后,又在全国范围内“令黔首自实田”,从而确立了新的封建土地制度。后人评价商鞅的田制改革“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摘编自阿明《“为田开阡陌封疆”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井田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实行“井田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秦朝得以在全国确立的原因。
2021-11-10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贸易,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在中国古代,每一次官方使节的往返都伴随着礼物的“交易”。当然,在朝贡贸易中,中国王朝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只是在这一贸易体系中,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奢侈消费的需求大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他们的根本动机是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而对奢侈性消费的需求又使官方外贸的着眼点放到使用价值上,不注重货币的增值。西汉桑弘羊就主张“天下高我下,天下轻我重”,即低价出口,高价进口,使转口商人获取超额利润,而封建政府则得到使用价值的满足。

——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指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10-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因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商岁再至,一舶边界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侯国(今日本)通高,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地区对外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
2021-09-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农业领域积极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并扩大其耕种面积,同时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手工业领域包括的范围不仅日渐广泛,同时在各个行业的规模、数量、工具以及技术方面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促进手工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当时商业领域的进一步繁荣,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区域性商人群体的结盟以及白银的广泛使用等方面。另外,新兴商业城市以及商业化的市镇经济也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如松江、杭州等城市。

——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制度的制约下,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无论是官绅、地主、商人,还是一般平民百姓,他们的最终目标乃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并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而只是达到这些终极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已。例如在徽商群体中,我们看到了为数甚多的“亦贾亦儒”及至业贾致富后转而从儒的事例。在科举时代,习儒是为了入仕,徽商向儒说穿了就是向官。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绝大多数商人的最终归宿,并说明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即开始对外传播。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传入亚、非、欧等地。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 cha 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 tea 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直接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tea。

材料二   “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70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发往各地商馆的文件里写道:“茶叶是对公司极为重要的一般日用必需品。”1834年,英国成立专门茶叶委员会,并成立了阿萨姆公司,在印度广泛培育茶树;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茶树的盗窃力度。英国人先后制成揉茶机、焙炒机、快压卷机。19世纪末,英国人在印度已经实现了茶叶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因为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进口中国茶需要交纳35%的关税,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完全超过了中国。1905年,清政府两江总督远赴印度、锡兰(斯里兰卡)考察,后撰写报告,他发现西人治下的茶园,从开始种植就有科学的界定,包括如何育苗、移植茶秧、栽种等各个环节。他注意到这不只是制作工艺及营销问题,而是中国整个茶叶体系都出了问题。

——周重林、太俊林著《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cha与tea发音系统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1-09-0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清朝入关之初,赋税制度仍沿袭明朝旧制,赋税分田税和丁税两种,折银征收。1712年,清政府宣布,以1711年(康熙50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新增人口,“盛世兹生人丁,永不加赋。”把全国征收丁税总额固定下来。1723年(雍正元年)下令,将康熙末年已在四川、广东等省试行的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50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摊丁入亩又称人丁合一,或称地丁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一百余年,全国各地基本完成。

——摘编自褚鸿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三大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方式上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清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我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告具有“晴雨表”和“助产士”的双重作用,广告的兴盛是商业繁荣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表征。宋代商业广告十分发达,有口头吆喝或吟唱等形式的叫卖型广告和采用不同的器具,通过摇、打、划、吹发出各类特殊响声来代表不同行业的响器型广告;有涵盖了店家经营的对象、产品的特色等信息的招牌或者幌子型广告;有在店内通过摆放时令鲜花,显眼的地方悬挂名人字画,予以装点的装潢型广告;甚至还有利用印刷术印制的广告。

——摘编自李经威《宋代商业中的广告世界》等

材料二   下图是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左)及其印制的广告(右)


这块青铜版是用来印刷广告的,印版上方标明店铺字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刻有一幅“白兔捣药图”,图案两侧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图案下方是广告词: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这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出现商标的广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广告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请你指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的史料价值。
(3)综上,你有何认识?
10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831349年间,瘟疫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整个欧洲。在这场灾难中,死亡人数是无法被确知的:但我们知道,欧洲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部分人口密集的域镇,死亡率甚至超过了50%、此外,修道院也是重突区之一,大堂国照顾垂死的人而染病身亡。

——摘自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材料二   年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13001500


——摘自朱迪斯·M   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材料三   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中国西安、洛阳
公元前202220罗马
6世纪以后中国
13世纪以后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饥荒、大癌疫给中世纪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从经济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说明13-18世纪“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