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一带一路”的历史记忆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观察图例,请回答:
(1)观察图例运用所学知识,比较汉朝和宋朝的丝绸之路有什么不同?
(2)宋朝政府为何重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3)宋朝以后的中国为何没有成为“海上强国”?
2016-11-2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4月二模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若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放置于世界文明史中,我们或可以发现,两汉时期,“世界时间”确乎是在西方的罗马城和东方的西安、洛阳。公元6世纪之后,中国独享“世界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到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摘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注】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世界时间”在东、西方的具体表现。
(2)结合13世纪前后的史实,简述“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的表现。
(3)你如果看待“到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这一观点?
2016-11-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质量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3 . 保守与进取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如何理解“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2016-11-2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4 . 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分析两种贸易方式带来的影响。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5 . 明清对外贸易
材料一   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中国进贡了。这并不是中国呆如木瓜,而是一种荣誉心和类 似父母或长兄、长姊,那种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即永不愿使依靠中国的友邦失望。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片板不许下海”,“不得私出海”                                     
——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清政府颁布《广东平定恩诏》,明确规定“广东近海,凡系飘洋私船照旧严禁。                                             
——屈大均《广东新语》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一本万利的交易”?其思想和经济根源是什么?
(2)除材料一涉及内容外,明清时期还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同时期的西方实行了什么对外经济政策?
(3)材料三中清初为什么要继续实行“飘洋私船照旧严禁”的政策?结合史实说明清朝的此项政策的变化。
2016-11-18更新 | 10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卢湾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7 . “宋朝的社会”
材料一:太祖皇帝(宋太祖)既定天下,鲁之学者始稍稍自奋,oo大裾长绅,杂出戎马介士之间,父老见而指以喜曰“此曹出,天下太平矣。”             ——《触鳞集》
材料二: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带之规模可预知矣。艺祖革命,首用文臣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史.文苑传》 序
材料三:

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请填写材料一中oo内容
(2)请问材料二所言“宋之尚文”在宋代制度创设方面有哪些表现?
(3)风鉴就是算命先生,《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发现算命先生用扇子遮着嘴和客人窃窃私语,旁边则围着一圈好事的路人。而在《清明上河图》中算命先生数次出现,如果我们要建立事实间逻辑联系,风鉴先生需求颇旺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什么关系?
2016-11-18更新 | 3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高三联合调研历史卷
8 . “落日的辉煌”
材料一:自1530年,白银开始流入中国,尤其是通过菲律宾与中国贸易的西班牙美洲帝国,估计16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前半叶,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23万吨。自17世纪中期起,因为中国本身与国外的各种因素,白银流入速度减缓。但自1684年起,海外贸易重新展开,白银再度流入中国。1810年代中英贸易,中国仍净流入约37万公斤白银。
材料二:1700—1800年中英贸易白银流入中国数量统计图。

问题:
(1)材料一称“17世纪中期起,因为中国本身与国外的各种因素,白银流入速度减缓”。“中国本身与国外的各种因素”主要指哪些?
(2)材料一中“自1684年起,海外贸易重新展开”与哪一政策直接相关?
(3)从材料一中可以得知中英在正常贸易中处于何种地位?英国为扭转此局面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哪些结果。
(4)材料二中甲乙时段的中国处于哪一时期?如何评价此时期。
2016-11-18更新 | 3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考试历史卷
9 . 自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这条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的陆路通道持续兴旺,对东西间的商品贸易、政治往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以后,丝绸之路不断发展。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问题:
(1)请为“唐朝丝绸之路”地图配以文字说明。
(2)说出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
(3)在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并变迁为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澳门的地位凸显。说出澳门地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016-11-18更新 | 7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卷
10 . 观察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唐宋两朝的对外交流路线有何不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者在人员交流、交往内容上有什么差异?
(2)图中反映了明清两朝对外贸易分别呈现哪些新的变化?
(3)综合以上图片信息,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