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古代外交活动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同时也不断地向外输送先进的文化,在相互学习和融合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这不仅推动着本国历史的进程,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历史的发展。


(1)依据所学历史你可把中国古代对外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
(2)用史实说明在古代对外关系中中国在哪些方面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3)归纳中国古代在外交活动中的显著特点。
2019-09-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7世纪的中西贸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贡,即有赐……计其贡物,时值甚廉,给之太厚……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而供亿浩繁,(赏赐)何啻数十倍”。

材料二:明政府规定琉球(今琉球群岛)两年一贡,高丽三年一贡,“(日本)十年一贡……贡毋过三船,人毋过三百,刀枪毋过三千”。

材料三:16、17世纪,英国拥有武装的商人,都参与了海盗掠夺活动,故英国被称为“海盗之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参与了海盗罪恶活动。英国政府对人事海盗掠夺的商人竟给予荣誉,授予爵士头衔,封官加赏,……英国对进口同类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17世纪中叶,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发展航海业,颁布了《航海条例》。它规定进出口英国的商品,一律由英国船只运送,……。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6、17世纪海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外贸政策对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19-09-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文明与交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开启、繁荣和萎缩的过程,其中汉唐、宋元和明清三个阶段的对外交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问题:
(1)依照示例回答问题。


(2)简要评说汉唐、宋元时期的中外交流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4 . 本末之议
以下一组“本”“末”的言论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北宋)欧阳修说:“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欲来,商人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1)简述“农本”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合理性。
(2)以通商为核心形式的“丝绸之路”为何能在将视农业为“天下之本”、视商业为末业的时代?
(3)欧阳修“本末相表里”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明末清初“工商皆本”观点有什么进步性?
5 . 丝绸之路

仔细观察以下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全盛的朝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出发地________。
(2)依据所学内容,识读以上示意图,辨认古代丝绸之路的空间位置及其演变。
(3)人们对“互惠贸易”的古代丝绸之路,有许多赞美之言。请按提示列举史实加以解释。
“经济贸易之路”:________
“文化传播之路”:________
2019-02-26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一:丝缕布帛这些,我们生产得不少,贩卖到路途颇远,又有点危险的吕宋,就是为了换取佛郎银、佛郎钱。吕宋一带地方,与我们的商民往来贸易,彼此颇为熟悉,相处融洽。

材料二:中国有的是过剩的货物,他们从不向我们购买任何物品,只把物品卖给我们,并专门索取钱币为代价。为获得银币,他们的货物价格非常便宜,故我们向他们买的东西特别多。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丝缕布帛通过什么途径“贩卖到路途颇远,又有点危险的吕宋”的?其开创者为谁?
(2)为保证安全,减少危险,唐朝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商民往来贸易,彼此颇为熟悉,相处融洽”。
(4)材料二中“中国有的是过剩的货物,他们从不向我们购买任何物品”,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清朝采取了哪种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2019-01-30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考试历史卷
7 . 宋金榷场

绍兴和议后,(南)宋、金开始在沿边地带陆续设立许多榷场。

材料一:《南宋、金榷场分布图》

材料二:宋对金的输出以茶为大宗,其次为南方的绢帛、麻布、木及生姜等药物。另外,宋的书籍亦是重要商品之一……金对宋的输出有皮毛、人参、甘草、马匹、盐等物品。

材料三:官办的榷场贸易不断受到双方政治斗争的影响,大部分榷场时罢时复……走私贸易仍很盛行。绍兴三十年(1160)年,官僚王淮向宋廷报告说,淮南淮北间走私贸易量非常大,蒋州的郑庄,“号为最盛”,每年从这里卖与北贾的茶不下数万引,耕牛多至七八万头。……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也有把军事物资,如马鞍、刀剑、犬马皮、鲨鱼等私贩到北方的。宋政府对此则严加禁止。

——材料均引自《简明宋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榷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出现走私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宋金时期的榷场?

8 . “丝绸之路”与新航路

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许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一:

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地位变迁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①②分别指代的路线。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交往途径全盛时期相关史实
陆上“丝绸之路”③(朝代)在西部疆域设有④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守军队;其东端起点⑤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
海上“丝绸之路”⑥(朝代)以⑦为起点,可通往东南亚、东北非等国;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⑧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3)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炼出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变迁”的历史信息,请依据材料二将下表补充完整。

论点提炼事实说明
从区域性的海上丝绸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                      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明中叶以前,中国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
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           ③之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后,                      
                      交换为主到各种物品与文化的传播。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新航路开辟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

2018-09-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历史试题
9 . 中国海关史话
唐朝以前,各朝对海运进出口的管理,一般均由当地官员兼管,不另设机构。唐玄宗即位后,开始在广州设立管理海运进出境的专责管理人员——市舶使。 宋朝政府在多个贸易港口设管理海运进出境事务的海关机构——市舶司。元代市舶司最多时有七个。明朝的市舶司职能被大大削弱,负责监督管理朝贡贸易。清初,康熙中期时曾取消海禁,在南方四口设海关,允许对外贸易。乾隆时限定广州一处为对外贸易口岸,海关不直接经营外贸,须通过“十三行”进行。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新式海关在上海建立,此后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海关总税务司一直由外籍人员担任,移植西方管理体制,采取“国际共管”方式。
——整理自蔡渭洲《中国海关简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海关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中国近代海关的建立与发展反映出怎样的时代背景?
(3)简要说明从古代到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史勾勒出了中国历史怎样的发展轨迹?
2016-12-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所提的问题。

华师大新世纪版的《世界通史》在其前言所说,《世界通史》,顾名思义是对世界历史的通观,它所考察的对象应当是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整体性历史运动的发展进程。它之所以区别于国别史和地区史,首先就在于它以“世界”——人类社会的整体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和研究视域;而它之所以区别于更广义的人类史或人类文明史,也在于它所确立的中心概念——“世界”具有结构意义上的特殊内涵,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对人类社会的泛指。
材料一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技成就,它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的对外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近代以来的中国已经告别了“中国中的世界”的时代了。她以不同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都是人类社会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总体运动规律的使然,它符合人类社会由地域性历史向整体性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正如《复兴之路》解说词所说,“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以下图片资料可见一斑:

图1《南京条约》签订


图5 2010SHANGHAI EXPO CHINA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社会除了科技文化成果外,还有哪些方面显示其区域文明成就?
(2)根据材料二,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达到以图证史。对于以上材料,某校历史老师以中国概括出从“中国中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这一主题。请仔细阅读图片及文字材料,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历史老师对这一主题的概括?(注意:可以用这里提到的主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另外列出主题,来解答这道试题。)
2016-12-0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