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蕃(西藏)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乃立宣政院,其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为之,出帝师所辟举,而总其政于内外者,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

——《元史·释老传》

材料二   明代茶马互市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它不但“东有马市,西有茶市”,而且还强化了马政,完善了茶法……明代的民间茶马贸易分为商茶和私茶两类。商茶是由政府给茶引、按引纳课的商人经营的。私茶亦是明代民间茶马贸易的种重要形式……茶马贸易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政治关系,体现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的有效管辖和统治。

——摘编自陈庆英《西藏通史》

材料三   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合……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中央政府和自治区坚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政策,通过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各民族自发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全国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等,形成了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5年西藏白皮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1)结合所学指出元世祖管理西藏的措施。据材料一概括元代管理西藏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茶马贸易的特点。除设茶马贸易外,明政府在政治上还如何管理西藏。
(3)结合所学指出80年代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名称。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看图释史“南海一号”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使得昔日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变得吏为清晰,也折射出宋元对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1)看一看从“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中,你能获耿哪些历史信息?
(2)想一想结合材料及所学,哪些原因导致了当时海外贸易的繁盛?
3 .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

材料二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三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
18404128127686.7
18434172428255.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产生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江南市镇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01-192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4 .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中央政治制度为例,分别指出“宋之于唐”“因循承袭”和“有变动”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
2021-08-3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到明代中后期,若干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就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相当薄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首先,因为在世界所有国家(或地区)中,只有英国是自发地从传统农业社会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的唯一事例。虽然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都离不开一定的外部影响,但是相对于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只有英国的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自己完成的经济循环(笛福语)的基础上发生的,从而带有某种自立性的色彩。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则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先行者(特别是英国)的影响,甚至是紧随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法、德等国也不例外。至于更晚出现工业革命的国家(或地区),其近代工业化受先行者的影响就更为巨大和明显。由于英国在世界经济史上的这种特殊地位,其经验对于研究近代工业化的产生和成功的历史,当然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三1830年以前,人们肯定不曾明确无误地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至少在英国以外的地区是如此。大约在1840年前后,它的影响可能也不太明显,一直要到我们所论述的这段历史的较晚时期,人们才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文学作品要到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明显地魂索梦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那是一个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外,所有的社会束缚都已打破的世界……工业革命一词是英国和法国的社会主义者在19世纪20年代发明的,可能是从与法国那场政治革命的类比中引申而来。

——摘引自【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宋明之际经济新气象,分析明清期间自给自足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工业革命“自发”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美、德等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的联系。
(3)阅读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
①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回响的历史,请阐述资本主义在中国近现代的影响和引起的回响的历史。
②请论述工业革命对19世纪文学作品的影响,简析无产阶级对工业革命的认识变迁,揭示法国革命与工业革命类比的内在基础。
2021-08-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中包含的近代商业因素。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试着选择一种观点进行阐述:①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②明清时期平遥古城见证了晋商的兴衰,根据平遥古城的相关史实,指出全国第一家票号的名称、首创者及其历史价值;简述平遥古城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内涵。

材料三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设立于上海。商务自创办之初,张元济认为“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以“创务育人”达到“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目的,怀揣文化理想,承担起了近代印书馆的文化使命。它所确定的方针即是“一方发扬固有文化,一方介绍西洋文化,谋沟通中西以促进整个中国文化之光大”。

——摘编自吴平《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研究》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商务印书馆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1-07-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共美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沃野千里,山环水抱,古代文献上把长安的地理条件概括为:“因奉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阻山带河,四塞以为国”。自周秦以来,关中农业生产发达,农耕文化发展迅速,是秦在关中平原中部开拓耕地和兴修水利的结果。西汉王朝定都长安,总计227年。这些为长安城成为当时最大的消费性城市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王翠萍《西汉长安城的布局特色》

材料二 北宋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都城,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街道布局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的各种形状的房子被街巷连接起来,这些都不再适合建城坊了。宋初,由于内城城墙倒塌,以及市场规模和体系的不断扩大,开封已经发长成了一只蜂箱,许多人在此从事商业活动。965年,宋太祖把宵禁开始时间推延到凌晨1点,以鼓励工商业发展。宵禁在100年后完全取消,这就意味着许多商铺可以全天24小时营业。

——摘绵自【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三 未来五到十年,都市图和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下步,应以要素市场改革推动都市因建设,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而都市图是城镇化到城市群的中间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其中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群就有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等。

——摘编自刘世锦《中国发展观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长安城成为“最大的消费性城市”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市”的发展的角度概述北宋开封城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与西汉的长安相比,北宋开封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作答:①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并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021-07-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0-12世纪前后,中西方封建社会的城市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两者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北宋末年,杭州只是大运河的一个终点,但在南宋(临安成了它的都城)它成了运河南端的起点。通过这条水路,周边广阔的内地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被运到了杭州。各地的造船工场给运河提供了船只,使运河成为高效的船运系统……(由于宋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商业)市场逐渐扩展到了整个京城,商贸的繁荣几乎是不受限制的。杭州城的作坊、市场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马可·波罗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材料二   具有市民特权那种意义的西欧城市,确实是西方以外任何地方所未有的。在中世纪的西欧,市民意味着有--定的政治权利,而城市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并享有不同程度的行政自治。西欧中世纪城市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城墙,也不是钟楼,而是相对于庄园农奴制而言的自由劳动的特权。虽然中世纪城市仍然属于封建社会的一部分,但它对于建立在庄园经济基础上的贵族封建社会,更多的是一种离心力量。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切民族一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一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杭州城的地位。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杭州城在当时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点。结合所学,解释西欧城市对封建社会而言是一种“离心力量"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试以重大历史事件指出《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依据。以1840年一1919年间的大事件为例说明中华民族如何试图按照“资产阶级”的面貌“创造出一个世界”的?
9 . 世界历史在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785年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生产
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限令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巴黎公社

材料三   在二战后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的资金以建立这一基石,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二战中,40%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仍然用英镑结算,英镑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英国不满美国的方案.英国财政部顾问、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主张建立“国际清算同盟".联盟采取透支的方式提供信贷……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


(1)请写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别名。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表中所列史实,有人说,19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两大潮流,①社会主义潮流②工业化潮流。请选择一种潮流,并结合史实加以概述。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关于二战后世界经济重建的怀特方案和凯恩斯方案斗争的实质。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主要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在松江府一带,几乎每家每户都要从事棉花种植和棉布生产,棉纺.织业成为这一地区人民最主要的家庭副业。据正德《松江府志》载:“俗务纺织, 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媼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一空,其衣食全赖此。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江苏的棉纺织业开始衰落。《南京条约》签订后,纺织品进口税率平均由199%降至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降至5%以下,..江苏首当其冲,民间之买洋布者,十室之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在松江、苏州两府及太仓等原棉纺织业发达地区,1845 年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引自赵明远《衣被天下一- -江苏近代棉纺织工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松江府一带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指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英国对外政策的角度简要说明江苏等地的“棉纺织业开始衰落”的原因,并概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