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历了隋唐的发展,瓷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唐时人们的起居生活仍保持着席地而坐、用矮几、矮塌的习惯,居室陈设相当简单。宋时,台、几、床、柜等起居用具纷纷进入家庭生活……皇室、权贵、士大夫,以至富商大贾为渲染豪华、富贵及风雅,着力收藏和陈设工艺瓷器,对瓷器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宋后瓷器大宗出口,特别是南宋后,瓷器的出口占有重大的分量。瓷器的大量制造,是要有精湛的技艺工艺作保证的。这时期的制瓷技术已经达到纯熟的程度,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杜石然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瓷器制造业全面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宋代)泉州是重要港口之一……以泉州港为出发点的瓷器运销路线,大致有三条航线。

第一条,东向航线,由泉州出发,向东航行,到达台澎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当时泉州瓷器的重要中转站和消费地之-……这条航线航程较短,可作为更远航线的中转站,由此进一步到达日本、菲律宾等地。

第二条,北向航线,由泉州港出发,向北沿近海航线至明州(庆元)一带,短暂停留之后、继续向东北航行至日本诸岛。

第三条,南向航线……由泉州港出发,向南航行,有的船只先经广州作短暂停留,然后出发到达菲律宾、越南,继续南行,至西南到达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沙捞越等各地港口,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南部港口或直接向西航行,经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阿拉伯海、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城市,进而分散到非洲、中东各地。

——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瓷器外销繁盛的原因。

材料三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大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以前并无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唐前期开始置市舶使,以岭南帅臣领之,但无定制,甚至“虽有命使之名,而无责成之实”;唐代中期,在“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的广州设立市舶使掌管舶政;唐代后期,市舶以宦官主之,渐成定制。当时市舶管理尚处草创时期,没有一套完整严格的管理法规。

有人认为宋代是我国古代的“重商主义”时期,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不断鼓励海洋贸易,同时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瓷器外销,因此,宋朝进一步加强了海外贸易管理。首先,政府在广州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其次,元丰三年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法规;最后,还对市舶官制进行改革,开始委任专职提举市舶,在专职提举市舶被废时,则由转运使等兼管,市舶内侍较唐代大为削弱。在此后数百年间,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贸易时代。

——摘编自李康华《中国对外贸易简论》等

材料二   康熙年间,创立的海关制度较前代市舶司制度有巨大变化。朝廷不但在沿海政治、经济中心创立海关,而且还设置受海关管辖的众多口岸。这些自然形成的口岸星罗棋布,有近200处之多,使得江、浙、闽、粤四省沿海地带形成了崭新的口岸经贸网络。海外贸易由洋行垄断经营,提高了海外贸易的专业化程度,但朝廷“怀柔远人”的外交目的与商业自由原则有所冲突。海关主管选用旗人,在福建以将军辖之;在浙江、江苏以巡抚辖之;惟有粤海关专设监督,充任者基本为内务府包衣,地位几乎与督抚平行,由皇帝钦点,中央牢牢控制着关税征收大权。乾隆时期,清政府又颁令,仅限广州为独口贸易,对外经贸功能遭到抑制,它对中外关系的格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朝到宋朝市舶管理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海关代替市舶司后的影响。
2020-10-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都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面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2020-10-15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南闸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已大”,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项归于田赋之内,“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1933年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根,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外汇价。

——摘编自民申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明代货币的白银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2020-10-1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建贵族渐渐崩溃,而自由经商者乃渐渐兴起。子贡“不受命而货殖”,即自由经商也。其后如范蠡、段干木、白圭诸人,类皆赖藉政府上之地位,……而干商贩之新事业。……自春秋以迄战国中期,历时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狄渐次同化,或消灭,或避去,此疆彼界之封建,已变为壤地相连的几个大国,此皆当时商业都市骤盛之原因也。举其著者,如临淄、邯郸、大梁、郢、陶等。其间惟陶因交通关系,特殊发展,余皆各国之首都。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唐以前(包括唐)官府对商人的限制有很多具体措施,对商人政治社会地位限制最主要的是不得做官(包括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宋朝开始,允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个大转变。清朝后期盛行捐纳(买官),并形成制度,买官成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正式途径,对商人而言,又是一个大变化。商人的变化除了本身政治社会地位的变化,商人构成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是行商坐贾的分类,出现牙人(经纪人)这一层级,出现了批发商这一群体,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比较著名的如徽商、晋商等,都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构成发生变化的表现。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兴起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以后商人的变化并对此变化予以简要评价。
2020-10-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门第,才德,文学),不合辄向街开门,各逐便宜,无所拘限。因循既久,约勒甚难。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致使街司巡检,人力难周,亦令奸盗之徒,易为逃匿。优见诸司所有官宅,多是杂赁,尤要整齐。如非三绝者,请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请准前后除准令式各合开外,一切禁断。

——《唐会要·街巷》

材料二 市中设有专门的官吏,根据城市级别和规模而不同,较大的城市有市令一人,掌市内交易,禁察违法之事;市丞一人,掌判市事;佐一人、史一人、师三人,掌分行检察州县市。中县户满三干以上及州附郭县,置市令一人、史二人,不满三干户,不置市官。市是商人逐利之所,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入。

——黄纯燕《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三 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渐被破坏,在一些城市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城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这样,旧有的古典坊市制开始瓦解,新的“坊巷制”逐渐形成。

约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为城市居民实际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坊”仅作为名称被保留下来,其本意已完全丧失。

——摘编自杜瑜《由坊市到坊巷》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朝城市管理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坊巷制”形成的影响。
2020-10-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020-10-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滩桥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各区域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交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历经十多年回到长安,将前所未闻的丰富的关于西域的知识传入中原,同时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西域各地。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诏出使西域,加强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地的联系。此后,汉王朝与西域的通使往来十分频繁,民间贸易也得到发展。

——改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主要依据和标志性事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朝贡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0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纟困布纟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1)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材料二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特点的原因。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四   



(4)精根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020-08-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