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度,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摘自《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牛、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摘自《后汉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根据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材料四: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4)从材料四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2020-0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中央民族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至清中叶出现社会阶层变化与人口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的私有观念亦空前强烈,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空前迅速。首先表现在争夺土地上,以地权分化为其主要内容。这种分化通过权势占夺和私人买卖两条途径得到实现。争霸社会财富的主要势力,由内廷皇族集团转为外廷官僚集团,由中央转向地方,以缙绅为代表的各地官豪势要趁机而起,大肆争夺土地,积聚财富。这种分化扩大了贫困群体,激化了人际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

——林金树《明代中后期农村的贫富两极分化》

材料二 康熙帝在其统治的后期,已经明显地感到庞大的人口对社会形成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迁。由于中国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在经济发达较早的腹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尖锐。并由此引发出新的问题,即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迁。人口稠密区的劳动者,由于生活压力,被迫离开地少人多的故乡,迁往土旷人稀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定居生活,繁衍后代。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流动,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力与阶级矛盾相交织,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定。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分析材料一中农村贫富分化的原因,并概括其社会影响。
(2)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与材料一中相比,二者有何共同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

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黄仁宇先生曾经说:“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显著”的新变化。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2019-12-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出现上述“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清明上河图(局部)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1)说明材料一中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材料一图2、图3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2019-12-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⑴材料一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材料二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西贸易发展,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就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和丝绸而言,其产地主要为太湖周边的江南地区。因海外市场的刺激而迅速崛起的“外向型”经济,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促进一种新生产关系的产生… … 。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⑵根据材料二归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⑶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2019-11-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宋朝政府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土地兼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政府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促进了两宋时期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在租佃契约关系下,佃户尽管有沉重的地租负担,但基本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佃户人身自由有了基本保障,其身份地位大为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主动性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大土地所有制逐渐扩大,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激化了社会矛盾。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分析两宋时期租佃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宋时期的租佃制度。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