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越官府廨垣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是。

——《唐律疏议》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大唐六典》

材料二 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南宋《梦粱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角度看江南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简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影响。
2023-01-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及宋代初期,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自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材料二   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种重门阀世族,而看金榜题名之人;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斥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王家范、张耕华《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粮食革命”的主要表现,简述其对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社会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变化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儒家学者重新解释儒学经典的现实意图,并指出“理”的内涵及主要获取方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剪纸作品。

图2:2014年3月21日世界首套夏绣特种邮票《民间传说——牛郞织女》作品首次将邮票与江西新余市特有的手工夏布刺绣艺术完美结合,填补了世界邮票收藏史上的空白,属中国首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
(3)结合材料,请合理地推测一下,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怎样的?

材料二下列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以金属冶炼的文物图片。



(4)根据材料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三史书记载:罗马共和国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春秋战国),我国的刀剑却锐利坚硬。


(5)依据材料三,为什么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比罗马共和国士兵所使用的更锐利坚硬?

材料四材料(1)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2)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3)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6)结合材料(1)、(2),提炼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7)阅读材料(3),从《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图中提取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3-01-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其中:①民居 ②临街店铺 ③临街④沿街叫卖 ⑤官吏办公之处


材料二: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工人进厂、出厂、吃饭、喝水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英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时期城市商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政策因素。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人们时间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3-01-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于藩镇,唐时业已跋扈不堪,五代时,更不必说了。……宋太祖乃用渐进的手段。凡藩镇出阙的,逐渐代以文臣。属于节度使的支郡,都令直达中央。各州官出阙,都令京朝官出知,以重其体,又特设通判,以分其权。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三: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

——摘编自邓广铭《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加强地方控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至宋南方发生的变化。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
2023-01-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程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

材料四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3)材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评价材料四中关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观点。

材料五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4)依据材料五,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1-0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士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023-01-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代在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城市规模扩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而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2023-01-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宋以来的城市发展展现出一种新的城市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发达和交子、会子等货币的发达,正说明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材料二   晚唐以来商业中心兴起,至两宋而大盛,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新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南府有22个镇,大名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汴京城市发展繁荣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业市镇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1-03更新 | 29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2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