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018-10-12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唐朝中期以后的统治者发布的关于商业政策诏令的部分内容。

发布者内容出处
唐德宗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册府元龟》
唐宪宗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唐大诏令集》
唐武宗度支盐铁户部诸色所由茶油盐商人,准敕例条,免户内差役《全唐文》
唐宣宗如商旅往来兴贩货物,任择利润,一切听从,关镇不得邀诘《全唐文》
其商贾准令所在收税,如能据所有资财十分纳四助军者,便与 终身优复;如于敕条外有悉以家产助国,嘉其竭诚,待以非次《通典》
唐禧宗近关州府通舟船处,不得约勒商人《全唐文》
刺史、县令,如是本州百姓及商人等,准元敕不令任当处官 ……百姓商人亦不合为本县镇将,若有违越,必举典刑《唐大诏令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唐代中期以后政府商业政策的基本特点。
2021-05-15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末叶,苏州、杭州、松江等处有一些个体纺织者,最初是自备原料,自己劳动,后来有利可图,逐渐增加织机,自己脱离了劳动,专靠工人生产。还有的是以布商身份,准备了原料交给机房、染房、瑞房等分别依次施工,最后完成了纺织品的生产。前一种人,是由小商品生产者分化出来的手工工场主。后一种人,已具有包买商的身份,他们实际上是把分散在社会上的一些生产单位组成手工工场。这两者,都已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过还只在东南的很少地区、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还只能说处在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的情况。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等

材料二


——据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条件和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

——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

材料二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唐建光《舶来的盛宴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口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析。
5 . “宋代近世说”提供了宋史研究的新视野,但也引发了学术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把都城移向当时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都会开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宋代社会的近世性质。唐代以来运河沿岸出现的商业都市,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促进了近世文化的发展。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宋代社会不得不倾向于一种资本主义式的统治方式.以考试的方式给予高等文官资格的思想,是极具近世特征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等等,宋代社会呈现出的各种历史现象,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现象相比,两者的发展应该是并行的、等价的。尤其是在中国文艺复兴的初期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独特的印刷术的发达……朱子学的出现,使中国思想界从中世纪迈进了近世,从超越训诂学这一点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文艺复兴。同时,从否定佛教的主导地位这一点来看,更是一种宗教改革。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   商业的高度发达和非农业人口的急骤增加,这种现象和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类似。

但这只是表面类似而已,两者扎根的社会结构完全不同……如果拿西欧的模式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情况,问题是扯不清楚的.宋以后,封建大国完全成熟了。经济上,庄园制绝迹;政治上,封建割据势力基本翦除,中央集权程度很高: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新儒教一程朱理学。

——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一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


完成下列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对。“宋代近世说”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7-12-0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
7 . 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时代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必须
8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 (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 (北方)
215 (南方)
1167.73.8590%
隋唐124 (北方)
328 (南方)
1450.926.42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 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9 .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材料评述的是
A.两税法B.摊丁入亩C.均田制D.租庸调制
2021-01-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基本功能是通过人口统计提供分配土地,增发赋税徭役兵役的依据,强制百姓履行为国家服役的义务,是皇权专制主义纳贡制度的法律体现。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分省取士的作用?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和近代两种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户籍制度变化民众地位也发生很大变化,指出民众地位是怎样变化的?

2018-03-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