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所示是宋代城市中的流动小商贩活动图,图中妇女、小孩参与买卖活动的形象栩栩如生。这反映出宋代
A.城市经济职能增强B.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C.商业经营相对自由D.商人揽客策略灵活
2 . 下图是清代陕西三区专业化生产与地区经济交流图。这反映当时
A.农业多种经营促进货物流通B.工商业市镇成为新商贸中心
C.地区经济差异造成贸易兴盛D.陕北经济水平高于关中陕南
2021-12-29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城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把营建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

材料二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   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   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   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

——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君臣“迁都之议”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局势?并指出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后期核心区的突出特点。(联系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4 . 下面两图所示信息反映出中国古代
A.政治中心决定城市行政区划B.经济文化发展影响城市生活
C.城市行政管理制度趋于完善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减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贸线路和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图2   新航路开辟


(1)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仅是海外领地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上的很大一部分地区都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国。殖民地作为数量日益增多的制成品市场;从攫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各自的关税,以抑制别国的产品。不久,有人主张,每个工业化国家都应当拥有能够为其制造商提供"不受外国竞争影响的市场"的殖民地。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新帝国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新帝国主义"的特点
2022-01-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图1、图2分别是唐代和南宋都城的平面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分别提取图1、图2的都城平面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代都城和宋代都城的不同之处。
2021-05-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7 . 图1、图2,图3分别是唐代、北宋、南宋进士籍贯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指出图1进士籍贯分布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因素。
(2)比较图1和图2、图3,说明宋代进士籍贯分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8 . 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来源∶程光裕主编《中国历史地图》(下)《中国历史地理(本科教程)2-B》


(1)提取三幅地图中的信息,指出丝织业中心分布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9 .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唐朝丝绸之路上,由各国商贾、使节带来的手工器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阿拉伯文献中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据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

材料二   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图1汉西域诸国图            图2敦煌莫高窟第45窟(胡商遇盗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图1、图2是中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的拓片。这些拓片反映出
A.汉代南北方地区生产力都有所发展B.汉朝我国耕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C.陕川两地到汉代开始使用铁犁牛耕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