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农业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 . 清朝康熙帝南巡,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南宋楼瑞画作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下图为其中《一耘》和《络丝》。材料反映出
A.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B.人民生活的富足状况
C.江南农业生产较先进D.政府重农的政策倾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路起点的重任。这表明当时
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B.政治格局变动较为频繁
C.丝路沿线大量城市兴起D.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4 . “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汉武帝实行这些经济措施旨在
A.抑制商业发展B.增加政府收入
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冶炼技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
B.家长制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