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农业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 . 清朝康熙帝南巡,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南宋楼瑞画作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下图为其中《一耘》和《络丝》。材料反映出
A.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B.人民生活的富足状况
C.江南农业生产较先进D.政府重农的政策倾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路起点的重任。这表明当时
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B.政治格局变动较为频繁
C.丝路沿线大量城市兴起D.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4 . “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汉武帝实行这些经济措施旨在
A.抑制商业发展B.增加政府收入
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冶炼技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2020-11-01更新 | 599次组卷 | 27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
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

①白银普遍流通,区域性商人群体活跃②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吴江市镇的发展④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吴江市镇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10-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在井田制下,土地是不能随便买卖、转让的。然而,西周中后期五祀卫鼎、九年卫鼎等铭文中却有了贵族间进行土地买卖、转让的记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礼乐制度的动摇
C.地权出现下移趋势D.王室对土地失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是
A.交子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
B.交子可直接用于商品交换
C.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
D.交子具有股票的特症,可以进入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朝前期,大规模远洋航海外交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明代王折曾说,外夷贡品,由市舶司接收后,“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由此推知,明朝朝贡贸易
A.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抵制了西方的欺诈性贸易
C.有利于白银的大量流入
D.一定程度上有私商的参与
10 . 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强国、创新表现充分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
①铁器、牛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②由争霸至兼并的战争使政治趋向统一   
③旧制度衰落与新制度确立的巨变时期     ④打造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