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商人持“工具型”职业身份认同的占据了多数,他们对经营商业既不“好之”,也不“乐之”或“耻之”,仅仅将营商视为一种谋生或求富的工具。这反映出明清(     
A.商人阶层政治地位低下B.经济转型动力不足
C.商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2 . 安史之乱以后,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咸通十一年,陕州大早,庄稼歉收,陕州农民没有饭吃,还得交租交税。据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A.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较丰盈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C.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现象D.赋税制度亟需进行改革
3 . 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2022-08-10更新 | 2377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英华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三)文综历史试题
4 . 李白(赠汪伦》:“李自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舞、乐、诗三位一体)声。“王安石《后元丰行》:“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这表明唐宋时期(     
A.民间文艺的文化水平提高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C.旅游经济成为重要部门D.舞乐诗是文人的基本技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万历时期(1572~1620年),传教士罗明坚、金尼阁等携带了“七千西书入中国”,然而这些来自异域的书籍只是“对于相当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压迫感”和“异样感”。“中国保持着平静的心情……那些曾经挑战并震撼了中国的西洋文明在蛰伏着。”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经济模式难以撼动B.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C.科举制度禁锢人们思想D.西方思想受到士人排斥
2022-06-24更新 | 934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英华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三)文综历史试题
6 .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倡“农、虞、工、商”诸业并举;指出富家和富国并无二致,主张以商富国富家;经商是财富积累的有效手段,并鼓励每个人要尽其所能去求富。这反映了汉初
A.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C.相对宽松的商业环境D.重商主义思想的盛行
2022-06-18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7 .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出“富者,人之情性”,“人富而仁义附焉”,到西汉后期,“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的观念广为流行。这反映了汉代
A.农业生产的衰退B.治国思想的演变
C.民族交融的增强D.国家政权的巩固
8 . 丝绸生产中如纺织、养蚕、种桑等工序一直是妇女的工作,男性主要负责耕种土地。到了16世纪,江南地区的养蚕由家庭作业跃升为地区作业,除了妇女仍然为生产蚕茧而忙碌外,男性也在纺车前工作。这表明当时
A.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提升B.民营手工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变革
C.市场扩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D.农业经营以自由雇佣劳动为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元明清以前,“广东民贫,丰年尚有不足”不绝于记载。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广东的经济区位发生了深刻变化,雨热足、物种多、濒临沿海、境内交通水网丰富、海洋经济多元结构等诸多优势终于迸发式地发挥出来,一跃而崛起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广东地区
A.自然资源的丰富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稳定D.对外贸易的发展
2022-06-05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戏场原为临时性设置,宋朝时形成了“逢场作戏”现象,即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戏的常设场所。“逢场作戏”的出现表明宋朝
A.奢靡之风盛行B.城市商业经济发展
C.坊市制度瓦解D.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