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律·金布律》规定“有买及卖也,各婴(挂)其贾(价)”,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缿(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这一规定说明
A.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严格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C.秦朝法律形式主义色彩浓厚D.民间商品交易市场乱象丛生
2022-06-03更新 | 557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汉初年,政府数次推行“假民公田”政策:“其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予粮种,各尽地力”。该政策
A.推动了区域间平衡发展B.加快了土地制度的创新
C.制约了社会的长效发展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恢复
2022-05-31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清代,在江南的苏州、南京、镇江、杭州等地的丝织业中流传着“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的诗句,商人已经渗透到丝织户;“账房”(管理钱财货物出入的地方)形式的包买商制度在部分地区甚至取得了支配地位。材料可以说明
A.商业资本垄断经济B.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商人拓展投资渠道D.抑商政策形同虚设
2022-05-31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期,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才有资格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富裕人家竞尚奢华,明朝文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潮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崇尚服饰奢华成为一种时髦。房舍等第之分不断被突破,江南地区兴起了“园林热”。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一些钟情山水的文人或结伴或独行,遍游山川,出现了徐霞客等一批旅行家和沈周、唐寅那样喜欢自然山水的画家。

——摘编自陈忠海《回看历史,大明朝因忽视“供给侧”错失机遇》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写出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29更新 | 32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广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清之际“天下之士多出于商”,一些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在中国士农工商的缝隙中形成了特殊的儒商、绅商群体。这可以说明当时
A.重商主义蓬勃发展B.传统义利观已难以维系
C.阶级结构发生质变D.社会蕴含转型的内动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21年7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遗。它见证了泉州古城在10~14世纪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繁荣。下列关于“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叙述错误的是
A.反映了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的繁荣
B.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为之提供了技术保证
C.中国商品远销亚洲、东欧、北非等地区
D.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7 . 地图是研究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史料。对下图反映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东汉时期五胡迁入汉族活动区B.西晋时期北方人民迁入江南
C.东晋时期北方出现十六国D.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表21040-1080年江南东路南北部各州城镇数量,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
区域划分江南东路南部江南东路北部
年份1040年1080年1040年1080年
各州诚镇数量饶州:10饶州;9江宁府:10江宁府:19
敏州:7缺州:7太平州:9太平州:14
信州:8信州:8宣州;9宣州:10
江州;5江州;9泡州:14池州:14
城镇数量合计南康军:7南康军:9广德军:2广德军:3
增长13.5%36.4%

A.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B.城市的政治功能减弱
C.城镇化水平领先全国D.商品交易市场的扩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高粱、玉蜀黍、番薯等开始普及,“燕、泰、晋、豫、齐、鲁诸道,蒸民粒食,小麦居半,而黍、稷、稻、梁仅居半;西极川、云、东至闽、浙、吴、楚腹焉,方长六千里中,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苧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生产原料,蚕桑的栽育几遍天下。棉花种植,“江花出楚中”“北花出畿辅、山东”“浙花出余姚”“姚邑之北乡濒海……每至秋收,贾集如云,东通闵粤,西达吴楚,其息岁以百万计,邑民资是以生者,十之六七”。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材料二   1920年《北四省灾区视察记》道:“因日本人近来在内地办的纱厂很多,而且棉花出口也很厉害,棉花的需要既多,人民争趋其利,广种棉花,几有每年连麦全不种的……粮食遂陷于空虚状态。”据部分地区1921-1925年农家调查材料表明,农民消费资料中,自给部分占65.9%,购买部分占34.1%,而在购买品中,如山西,“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者”。1933年,湘、鄂、皖、豫、赣五省主席联电国民党中央,称:“外洋米、麦同时输入倾销……(国米)销愈疲,价值愈落,农民所需耕种各费罄谷之值,不能抵偿。”

——摘编自刘彦威《世界市场体系下的近代中国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出现的变化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摘编自吴宾 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

——[英]Tarrant《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当今时代形势,谈谈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