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市舶司,古代封建王朝设置的负责外事和外贸管理机构,宋代是市舶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市舶司设置区域与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宋代市舶司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宋代市舶司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 . 唐朝景龙元年(707年)敕令规定“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冶”,杜牧也曾写道“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但唐诗中仍多见类似“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等描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B.文学作品史料价值不高
C.唐朝后期市场限制放宽D.政府对基层控制力减弱
3 . 18世纪以后,欧洲进口中国瓷器,不再是为了质量,而是为满足数量。日本的柿右卫门瓷器、德国迈森瓷厂的瓷器、英国韦奇伍德工厂的碧玉瓷等在欧洲则为上层社会所喜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生产提高了欧日制瓷效率B.中国传统瓷器业经营模式落后
C.运输困难使中国瓷器价格过高D.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过大
2022-05-0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朝中期引进的耐干旱、易生长的高产农作物甘薯,到清代得到了广泛种植。以往不能利用的大量荒地被开垦,粮食总产量得到相应提高。到后来,为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人们一再减少稻米和小麦的播种面积,腾出土地来种植甘薯。这反映出清朝(   
A.耕地面积持续增加B.土地资源危机严重
C.作物种类丰富多样D.精耕细作长足发展
2022-05-07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自汉至唐,主要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平面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在宫殿占有面积的退缩和民居里坊的扩展,还有商业区的发展和宗教寺院的兴盛。这种变化反映了
A.城市性质逐渐发生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C.市坊界限已经名存实亡D.文化发展趋向世俗化
2022-05-06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北宋时期,政府对商品买卖的中间人(亦称“牙人”)“付身牌约束”,对其入职资格、职业能力、权利义务和职业规范都有着明确的要求。王安石在市易法中规定,大宗商品买卖须有契文,并要有牙人担保画押,外国珍品或特殊商品必须由官府选定的牙人作为中介。这些规定
A.源于坊市制度瓦解B.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D.利于推动民间商业发展
2022-05-0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清时期,奢侈之风盛行,这一风气最先起源于官宦之家,后来有些下层民众的妻女也都衣绸戴金,甚至有些地区的人们竞相以穿华服为夸耀。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官宦之家推动社会变革
C.社会成员地位渐趋平等D.技术进步冲击等级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两浙西路的秀州农村,小农家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他们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福建路山多田少,农民“多费良田,以种瓜植蔗”“虽上熟之年,犹仰客舟兴贩二广及浙西米前来出粜”。上述现象共同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B.农民破产现象严重
C.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D.土地种植结构失衡
2022-04-26更新 | 378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水利田称作“圩田”,即在沿河湖的低洼之地筑堤围田,并设水渠、闸门、水车等设备,旱时灌溉,涝时排水。唐末五代兴起,宋时大盛,明清延续。长江中下游地区圩田兴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使用曲辕犁和牛耕、运用耕耙技术
B.资源优越便于开发,经济地位凸显
C.封建统治者兴修水利,鼓励种植水稻
D.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利于围垦造田
2022-04-2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现)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四九

材料二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以次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日丁随地起。……惟均之于田,能够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贫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所不使者,独家止数丁而亩连阡陌者耳。

——王庆云:《熙朝纪政》


(1)根据材料,指出清前期的赋税改革措施,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前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