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在1815年开始能源结构向以煤炭为主的转型。不过,直到1850年之前,木炭炼铁产量仍占德国全部铁产量的90%。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其在德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稳步上升。1850年时德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接近43%。受限于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不足,德国积极巩固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系统。德国通过大力发展火电事业来达至此一目的。德国19001970年间人均发电量在欧洲首屈一指。直到现在,德国在电力技术应用领域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一以英荷美德四国为中心》

材料二   


有学者形象地形容,人类的能源转型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由“液体”向“气体”的转型,替代能源中碳元素的减少,氢元素的增加,更确切的形容能源转型,可以称之为能源的低碳转型。

——邹才能等《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一20世纪德国能源转型的特征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能源革命的演进规律。
2022-08-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00年至1763年的两百多年时间里,西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昔日一个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文化衰败的僻远之地,崛起为当时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西欧的崛起,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摘编自远方《蓝色文明的波涛——西欧的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陷入一派残破,对西欧却也不能加以漠视,西欧的人口总数比两个超级大国都多。虽然遭到严重破坏,它还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工业地区之一,而且仍然拥有修复和运转其工业设施的技术储备。从1948年到1974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三十年”的说法。

——摘编自[]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1763年西欧崛起的原因,并说明“西欧的崛起,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个新纪元”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8—1974年西欧繁荣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2022-08-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0年,欧洲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牙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遭沉重打击。1634年,菲利浦四世限制船只出海;1639年,在马尼拉,许多商人遭西班牙人屠杀;1640年,日本断绝了与澳门所有贸易;1641年,马六甲落入荷兰人手中,印度果阿与澳门的联系也被切断,中国白银流入被阻断。明朝末年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针对铜钱),正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经济高度商品化,急需白银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谷价暴涨,给城镇居民带来极大灾难,以养蚕为生者处境艰难。由于国际丝绸贸易萎缩,浙江湖州丝绸迅速衰落。16261640年,罕见旱涝和蝗灾接踵,伴随天花,导致晚明人口大幅下降,中国也被卷入17世纪那场困扰着地中海的世界危机。三吴向为出口贸易中心,因白银流入受阻外贸获利大打折扣,无暇自顾。宋明国赋“取诸东南,用之西北”的传统受到挑战,盖“东墙”穷绌,何以补缀“西墙”?崇祯困坐深宫,为饷银发愁。

——摘编自《揭秘明朝灭亡真正原因:竟是灭亡于经济崩溃》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英国征服的法国在加拿大殖民地,大部分归还原主人。英国将马尼拉和哈瓦那归还西班牙,将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卢西亚、戈雷和印度的工厂归还法国。作为回报,法国将加拿大、多米尼加、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多巴哥割让英国。法国还将路易斯安纳州东半部(从密西西比河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区域)割让英国。西班牙把佛罗里达割让英国。法国在枫丹白露条约(1762年)中秘密地把路易斯安那给了西班牙。此外,当法国在印度重新建立工厂时,法国承认英国客户是印度的统治者,并保证不向孟加拉派遣军队。英国同意拆除在洪都拉斯的防御工事,但保留了一个伐木殖民地。法国割让了它在北美大陆的所有领土,但保留了纽芬兰岛和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两个小岛的捕鱼权,那里的渔民可以在那里弄干他们的渔获。法国的殖民地瓜德罗普也获得了回报,它被认为比加拿大更有价值。

——摘编自1763年《巴黎和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后期经济发展状况。简析导致明朝末期经济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其签订的国家是哪两个国家?是什么战争的结果?简评1763年《巴黎和约》的影响。
2022-07-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农村实行敞田制,敞田制要求全村的土地种植相同的植物,共同使用;为了保持相对的公正,使得农户土地分散。1688年光荣革命后,贵族地主扩大了对农牧业的投资,并设法改善土地肥力,同时也加速围田圈地,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这一时期英国政府通过各种议会立法,使圈地运动合法化。贵族地主利用他们所控制的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一个个圈地法案。1700年,英格兰29%的耕地属于敞田或公地,经过1819世纪的议会圈地,到1914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英国土地转让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英国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显著,这有利于经营者取得土地的支配权,以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这突出表现在300英亩以上的大型占有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据统计,这种大型农场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1895年为27.8%,1983年则达到54.3%。

——摘编自张爱东《20世纪英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以来的英国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的共同影响。
2022-07-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

材料一随着农业与工业的急速前进,从事农业与工业的技术人员数量急需补充,专业素养也亟待提高。而当时学校以培养教士和绅士为目的,无法满足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改进传统职业教育,创办促进产业发展的专业学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成为必然选择。

——摘自周文娟《18621917年美国职业教育变革研究》

材料二1862年《第一莫雷尔法案》颁布伊始,美国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先后在课程、学校、师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至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颁布,确立了美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因历史积淀、现实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职业教育变革过程中率先在高等教育开启变革,且联邦政府先于州政府提出变革职业教育;形成了联邦、州政府、行业协会多方联合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与现实需求相适应,主要内容、学校种类和课程设置多样化、实用化。

——摘编自[]里帕著《自由社会中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这一时期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2022-07-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合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材料

英国资本主义是超越其国界发展的。19世纪上半期,英国经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同时也在生产过剩危机的驱策下向全世界扩张。由于英国对国内及欧美旧市场的榨取愈来愈困难,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英国资产阶级于是把眼光转向未来的新市场,转向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转向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转向亚洲殖民地印度,转向统一封闭的中国,并采取了战争、签订不平等商约、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种不同的方式。

——摘编自郭曦晓《鸦片战争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


材料阐释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诸多信息。请选取材料中的任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2-07-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该公司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转向印度建立根据地,拥有军队和舰队。18世纪中叶起,通过战争排挤法国、荷兰势力,建立在印度的统治地位,将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掠取中国的茶叶和生丝。英国政府依靠它在印度的财产和武装,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掠夺战争。后来,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很多商人都极力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为适应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英国政府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1813年)和中国(1833年)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与衰的时代背景。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主日学校运动英国的“主日学校"又称“星期日学校”,因只在星期日上课而得名,主要由教会和慈善机构兴办,是一种通常为贫民儿童提供教育的慈善学校,收费低廉甚至免费,教学内容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读、写、算等世俗教育为辅。

1780年,英国报界商人罗伯特雷克斯在家乡创办了一所主日学校,在其大力宣传下,主日学校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响应,各宗教教派、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甚至政府都参与其中,主日学校很快由地方扩展到了全国。到十九世纪中期,其规模达到顶峰。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伴随义务教育逐渐普及,主日学校日渐衰落。由于主日学校兴起后发展迅速,其数量之大、注册人数之多、影响之广在英国教育史上都绝无仅有,所以这一现象也被称为主日学校运动。

——摘编自陈翠翠《试论1780—1870年的英国主日学校》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主日学校运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为法国著名画家莫奈(1840-1926年)的名画《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在画中,乘客们正在下火车,车站工人们正在卸货和运输行李,火车的烟囱冒着蒸汽,铁制的一.切加上玻璃屋顶和玻璃窗户,不再是中世纪的石头建筑风格,这使巴黎火车站成为19世纪的象征。火车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大跃进,铁路成为当时欧洲工业文明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21913年福特工厂流水线。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提出“大规模生产”的新管理概念。为了实现大规模生产”,他在自己的工厂内推行“流动生产线制度”,使制造一部老型汽车的工时,从12小时零8分钟减少到2小时35分钟,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是19世纪“欧洲工业文明的集中体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美国工业生产领域发生的变化。
2022-07-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人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就征服了美洲?有许多解释:钢铁优于石头,大炮火药打败了弓箭投石;印第安部族间缺乏统一,甚至在印第安人建立的大帝国内亦如是……这些人类杀手,随同探险者与征服者来到新世界。于是旧世界的致命疾病在新土地大展身手,格杀更为有力,即使在旧世界原属较为“慈悲”的小病痛,到了新大陆也摇身一变晋升杀手级。因此某位传教士的记载可谓不无夸大:“印第安人这么轻易就会死去,似乎只消见到、嗅到一名西班牙人,就足以令他们失魂丧命。”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克罗斯比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我们的飞机正在飞越欧洲上空,当下降得足够低时,足以让乘客观察到“哥伦布大交换”的痕迹:在意大利,一块块玉蜀黍田鳞次栉比;在西班牙,美洲大豆像地毯一样铺展开来;在法国,田野里挤满了灿烂的、向上盛开的美洲向日葵。大片的烟叶在荷兰农场里沐浴阳光。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能够轻而易举征服美洲”的原因。结合所学,试举一例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的“致命疾病”并简述其直接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玉蜀黍”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路径,并分析以“玉蜀黍”为代表的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