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济贫法发展历程(部分)

时间

历程

1601

《济贫法》

凡年老者可在家中接受救济;贫困儿童可在他人家中寄养,成年后可去做学徒;有劳动能力者强制其做工自给

1834

新《济贫法》

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中从事苦役的贫民

——据张秀蓉《英国济贫法的演变》整理

材料二   1750年以来,农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一直在下降,很多人由于圈地失去了田地农舍,沦为雇佣工人。大机器的使用使就业形势严峻。如果失业者找不到工作,根据法律,他们有权得到一天工资的三分之二。马尔萨斯认为济贫法削弱了普通人的储蓄能力和劳动意愿;汤森认为希望和恐惧是勤奋的源泉…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对济贫工作中存在的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济贫开支过大、济贫工作混乱的现状极为不满,急于改革。而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改革中的胜利使他们有可能来制定和执行新的济贫政策。

——摘编自王公燕《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出台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601年《济贫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瓦特在堆修组可门落汽机(当时被用于煤矿抽水)模型过程中发现蒸汽机的重大缺点:蒸汽利用单低。于是,尝试进行改进。1766年起,黄全置乏的瓦特与富商罗巴克合作,17691月,瓦特发明的冷器获得专利。9月,制成第一台瓦射落汽机,但在试中,汽红漏气、零件断裂。罗已克破产后,其债主富商博尔领承接了与瓦特的合作关系。博尔顿说服四会于1775年通过新的长专利权有效期的法案,以保证将来有利可图。加农大地植孔精加工的专家也悟助解决了气密性问题。1776年,瓦特蒸汽机在矿首次展示其工作状态。此后,订单纷至沓来。1784年,瓦特的新发明使蒸汽机成为可用于各种用途的原动力机器。从此,制陶、纺织、采矿、治全、造纸等行业陆续安上了瓦特蒸汽机。

——摘编自田川《吹响蒸汽时代的号角》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后期,人们仍认为轮船的燃料储备能力无法满足长途杭行的需要,轮船的运力也无法达到商业运输的要求。英国著名工程师布鲁内尔与大西蒸汽轮船公司展开合作,设计制造了“大西号”轮船主体由木材建成,加以全属螺栓和对角加国装置,使船体更加坚固,轮船配有蒸汽明轮和四个槐。183848日,“大西号”首航,从布里斯托前往纽约,载煤600吨。抵达纽约时,还剩下近200吨煤。从18381846年之间,“大西号”往返于两地,完成了六十多次商业航行。

——摘编自张《工业革命时代的工程巨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瓦特研制蒸汽机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号”轮船建造的背景及意义。
2022-01-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烟草起源于美洲,继哥伦布之后欧洲人不断地到美洲探险和考察,留下了很多关于烟草的记述:“西印度群岛的烟草是印第安人使用的一种特殊药草”;“烟草对治疗头痛,尤其是感冒引起的头痛非常有效……”西班牙人发现烟草的药用价值后,在其美洲殖民地广泛种植,除满足本国需求外还大量销往欧洲。从17世纪上半期开始,在消费社会兴起的背景下,烟草变为了逸乐消费品,吸烟从上层社会传播到了中等阶层,成为中等阶层享受富人消遣的一种方式,绅士们通过在公共场所炫耀烟草来展示这种新风尚。很快,烟草借助酒馆传播到了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中,认为“就连马夫到酒馆来买酒时,也一定会带着烟斗,因为烟草……是一种酒馆、客栈等场所都可以买到的畅销商品”。欧洲统治者在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面前,将烟草看成一种重要的谋利商品,并将其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据《近代早期美洲烟草的欧洲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烟草在欧洲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烟草在欧洲传播的历史背景。
4 . 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下,正义需要仔细辨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593年,西班牙神学家维多利亚明确提出了反对否认异教徒在自然法上的一切权利并将其单独视为征服对象的观点。据此,他斥责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行为是掠夺行为。维多利亚还认为,自然法认可所有人的沟通和交流的权利,如果印第安人对这种权利加以否认或进行阻碍的话,或者,如果印第安人否认自己有接纳基督教传教士的义务的话、那么这些行为便构成了对其进行战争的正当理由。

材料二   下面图一:193955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海军航空兵对重庆实施轰炸(炫耀战果)。日本陆海军曾多次对重庆等其他不设防城市进行大规模空袭,造成大量平民死亡。

下面图二:日本政府招募少年飞行兵的广告。画面背景是1942年,美军杜立特飞行队在对东京实施首次轰炸时,轰炸机扫射中曾经杀害过儿童。


根据当时国际法,在明确知道目标为学童和平民的情况下仍然实施射击的话,那么学童的死亡便不能被视为附带损失,反而甚至可以以故意无区别攻击构成战争罪为由追究相关行为人的责任。

——上述材料摘编自加藤信行、植木俊哉等编著《图解国际法》


(1)概括材料一中维多利亚的观点并予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提炼当时国际法关于战争罪的定义,并据此分别评判日本战争宣传。
2022-12-01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主日学校(又译星期日学校)学习时间不占用童工的劳动时间,只是在星期日接受教育,它设置一些文化和技艺课程,将工人子弟培养成为潜在的合格工人,至19世纪初已遍布英国各地。据调查统计,在伯里、萨福德、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工业地区,14-18岁的学生人数超过14岁以下的学生。1851年,英格兰超过200万人在主日学校上学,占总人口的12.5%,占5-15岁的劳工阶层的孩子的75.4%。

——摘编自朱静宜《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教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大批农民涌入工业地区,其子女迫切需要获得教育,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当时英国与其他国家竞争激烈,美国、德国都很重视初等教育。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拨款补助教育。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除传统课程外,中等学校还开设数学、力学、测量、航海等课程。在剑桥大学,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麦克斯书创建卡文迪什物理实验室,展开教学和多项科学研究。

——摘编自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主日学校办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英国教育发展的背景。
2022-07-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1914年,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社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调整。以英国为例,当政者通过改革扩大了民主范围,缓解了工人阶级的不满情绪。除俄国外,欧美其他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民主。为了应付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所带来的新问题,英美两国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美国还开展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或加强官僚制度。1871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也进行了调整。比如英国,它在1870年以前实行的是经济上的放任政策,随着社会经济上的不平等加剧,统治集团改变了过去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始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美法德诸国也推行工人福利政策,尽管背景因国而异,但无一例外,这些国家的劳工立法都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实施的。

——摘编自刘祚昌《1871—1914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调整》

材料二   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现代性的标志,如现代科学、机械工业、现代交通、工业组织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但并非各个民族都能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在其他地方,部落社会及固有的旧文化开始土崩瓦解。科学的思想到处改变着旧有的思想方法,就像当年在欧洲发生过的那样。

——摘编自(美)乔·科尔顿   劳埃德·克莱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1914年间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所进行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世界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这种“世界文明”的认识。
7 . 阅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中国人的衣被原料供应不再限于境内,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的影响。“尽管中国几千年来都在种植棉花,但在1800年前其国内产量并不充足,因此中国人只能从印度进口原棉。三角体系开始兴旺起来:英国制造的货物卖到印度,印度棉花卖到中国,而中国的茶卖到英国。”从印度到中国,构建了繁忙的东方贸易图。

——摘编自郭卫东《论16-19世纪中叶国际贸易中的东方货品》

材料二 抵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而在这个时期,欧美各个国家由于“价格革命”的冲击,加上多战乱、灾荒、瘟疫流行,经济日益萧条,各类商品极为匮乏。所以,这些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民生产品可以打进中国市场。它们只好携带大量银子来中国购买货物返回国内倾销,所谓夷船“所载货物无几,大半均属番银”。

——摘编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东方贸易圈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8世纪东方贸易圈形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 . 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一系列的“社会病”。全国13%的人居于臭气熏天的狭小的地下室或角楼中,通风条件极差并容易形成传染病,30年代两次爆发大规模霍乱并致死近2万余人。社会犯罪率不断提升,1805-1848年间因抢劫或盗窃被审判的人数从4605人增加到27816人。大量妇女甚至儿童因生活所迫离开家门和学校走进工厂或其他场所挣钱糊口。由此产生大量的文盲,降低国民文化素质,偷盗、抢劫、杀人等犯罪事件进一步增加。人们开始对旧有的法律和制度的权威产生质疑,呼吁社会关注贫民的生活状况,关注弱势群体,重视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

材料二   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案,确立院外济贫原则,广建济贫院,建立中央济贫机构,改善济贫管理,颁布《公共卫生法》,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民间机构和慈善组织开始各种社会救助的行动。如社会福音运动,慈善救助之家运动,工人协会运动,贫民窟慈善住房运动等。英国社会救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以上摘编自韩德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救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病”出现的背景,并概述“社会病”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农村实行敞田制,敞田制要求全村的土地种植相同的植物,共同使用;为了保持相对的公正,使得农户土地分散。1688年光荣革命后,贵族地主扩大了对农牧业的投资,并设法改善土地肥力,同时也加速围田圈地,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这一时期英国政府通过各种议会立法,使圈地运动合法化。贵族地主利用他们所控制的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一个个圈地法案。1700年,英格兰29%的耕地属于敞田或公地,经过1819世纪的议会圈地,到1914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英国土地转让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英国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显著,这有利于经营者取得土地的支配权,以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这突出表现在300英亩以上的大型占有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据统计,这种大型农场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1895年为27.8%,1983年则达到54.3%。

——摘编自张爱东《20世纪英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以来的英国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的共同影响。
2022-07-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

材料一随着农业与工业的急速前进,从事农业与工业的技术人员数量急需补充,专业素养也亟待提高。而当时学校以培养教士和绅士为目的,无法满足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改进传统职业教育,创办促进产业发展的专业学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成为必然选择。

——摘自周文娟《18621917年美国职业教育变革研究》

材料二1862年《第一莫雷尔法案》颁布伊始,美国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先后在课程、学校、师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至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颁布,确立了美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因历史积淀、现实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职业教育变革过程中率先在高等教育开启变革,且联邦政府先于州政府提出变革职业教育;形成了联邦、州政府、行业协会多方联合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与现实需求相适应,主要内容、学校种类和课程设置多样化、实用化。

——摘编自[]里帕著《自由社会中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这一时期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2022-07-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合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