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1930年10月,中华国产绸缎上海救济会、中华国货卷烟维持会、江苏火柴同业联合会、上海华商皂业公会等社会团体,联名要求“维持国货,规定条例”。这一现象反映出(     
A.民间丧葬习俗发生显著变化B.日本侵华战争恶化社会局势
C.官僚资本无意遏制贸易竞争D.国内企业面临外来商品倾销
2 . 1852年,咸丰帝下令允许汉族地主举办团练。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逐渐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武装力量;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因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亦声名显赫。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B.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C.洋务运动的成就卓著D.太平天国呈现颓势
3 . 1933年,我国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农业占到了60%。另据估计,1933年全国商业人员约1171万人,是当时工厂职工人数的24倍,商业资本约为工业资本的10倍。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极为不平衡B.工商业的殖民化倾向
C.城市化动力存在缺陷D.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4 . 1896—1897年,汉口的华商--如既往地定期在上海采购进口的布和纱,英国兰开夏郡访华代表团报告说“在整个长江流域目前还没有-个西方商人从事棉制品的进口贸易,只有上海除英国资本已经从汉口等口岸撤出,并且--直没有向重庆等新口岸投资。”这(     
A.表明列强侵华的步伐渐缓B.受制于日本控制长江流域
C.反映民族资本有局部优势D.导致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5 . 继昌隆缫丝厂在南海创办后的三年,到厂学艺取经的人就达一千多。而且,继昌隆缫丝厂所在的简村至江浦一带,仿照继昌隆设厂的就有四家;八年后,当地的机器缫丝厂增加到十家。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华侨办厂设局得到政府支持B.机器生产受到民众广泛认可
C.当地民众具有先进经营理念D.近代企业利润促进行业发展
2022-10-1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稳派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6 . 据粤海关统计,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税银不过5万两左右,而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1828年至1837年,关税收入更高达1500多万两。这一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大量出口。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有竞争实力B.朝廷越来越依赖于关税收入
C.政府废弃了自主限关的外贸政策D.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 . 陈旭簏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谈道:“不值得尊敬的买办创办了值得尊敬的民族企业,人和事业脱节了。这种脱节打破了人们喜爱的同一性,显得那么别扭。但它是活生生的历史造成的。”作者意在揭示(     
A.买办复杂又矛盾的身份特征B.近代买办阶层社会地位卑微
C.买办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近代民族企业来源成分复杂
8 . 据统计,1873~1882年,广东机器局的全部经费为47万两白银,制造局委员、绅役的薪俸达8万余两白银,占全部经费的17%;1885年,上海机器制造局委员、司事的薪水及其他公费占实际支出的19%,1886~1888年,这一占比维持在15%左右。这说明(     
A.高额开支制约洋务企业发展B.洋务企业缺乏资金支持
C.洋务派固守传统的经营模式D.洋务运动遭到列强阻挠
9 . 国民政府于1939年2月和1941年2月先后颁布《非常时期评定物价及取缔投机操纵办法》《非常时期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回积居奇办法》,并将其作为平抑物价的基本准绳。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财政状况极其困难B.致力于解决通货膨胀
C.全面实施统制经济D.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1年,荣氏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它主要管理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兼营铁工厂、堆栈、储蓄等业务,还投资银行、水泥厂、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和上海面粉交易所等。由此可知,该公司(     
A.成为跨行业的垄断性企业B.受益于国民政府的实业政策
C.是官僚资本扩张的受益者D.采用了近代新式的经营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