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
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B.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
C.否定了洋务派维护封建统治的时代局限性
D.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2 . 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家乡南通创办了大坐纱厂。该厂创办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政府经济政策的放宽B.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C.实业救国精神的感召D.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20世纪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曾有过短暂的“春天”,1911年至 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 37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C.群众反帝爱国斗争D.社会生活除旧布新
2023-01-0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经济政策和现象反映出社会形势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李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的特点。说出两税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比重的变化

1913年

1921年

总产量合计(千包)

213642.03

247197.28

1.商品面粉(%)

45.64

45.15

机器产品(%)

10.24

19.49

土磨坊产品(%)

35.40

25.66

2.自用面粉(%)

54.36

54.85

——据上海社科院经济所《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

材料二   1863年,英国资本家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得利火轮磨坊。这种机器磨坊是在土磨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蒸汽机械动力代替劳力,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比土磨坊有所提高。机器磨坊范围不大,雇工亦少,日生产能力一般不过50-60包,积累资金不多,而改建、扩建与订购大机器等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它发展为机器面粉工厂为数很少.1900-1913年创办的面粉厂,虽然安装了动力,但大多数仍靠石磨磨粉,生产能力不大,日产面粉100200包,实际上仍是机器磨坊。这个时期共有11家这种机器磨坊。1914年以后,国内发展了电动机,使用方便,凡有电力供应的城市,机器磨坊均有了较大发展。

——据徐新吾等《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历史概况与特点》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21年中国面粉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3-1921年中国面粉生产发展的影响。
2022-04-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18至1922年期间工矿业新设的1万元以上的企业805家,投资总额达2.57亿元,为1858年至1911年工矿业投资总额的1.26倍;银行业新设资本5万元以上的企业149家,投资总额达8.9千万元,为1897至1911年投资总额的3.48倍。此期间经济增长的原因有(     
①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④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 . 有研究表明:从14世纪到19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用人工操作生产的记载,惟独棉纺织业没有相关的确切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应是
A.棉纺织业在中国发展缓慢B.棉纺织不适合大规模机器生产
C.社会封闭阻碍经济的发展D.高度自给自足阻碍新生产方式
2020-05-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1
8 . 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2019-09-19更新 | 902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6届辽宁大连第二十高中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9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19-01-30更新 | 1741次组卷 | 38卷引用:辽宁省海城市同泽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