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经济政策和现象反映出社会形势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李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的特点。说出两税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比重的变化

1913年

1921年

总产量合计(千包)

213642.03

247197.28

1.商品面粉(%)

45.64

45.15

机器产品(%)

10.24

19.49

土磨坊产品(%)

35.40

25.66

2.自用面粉(%)

54.36

54.85

——据上海社科院经济所《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

材料二   1863年,英国资本家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得利火轮磨坊。这种机器磨坊是在土磨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蒸汽机械动力代替劳力,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比土磨坊有所提高。机器磨坊范围不大,雇工亦少,日生产能力一般不过50-60包,积累资金不多,而改建、扩建与订购大机器等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它发展为机器面粉工厂为数很少.1900-1913年创办的面粉厂,虽然安装了动力,但大多数仍靠石磨磨粉,生产能力不大,日产面粉100200包,实际上仍是机器磨坊。这个时期共有11家这种机器磨坊。1914年以后,国内发展了电动机,使用方便,凡有电力供应的城市,机器磨坊均有了较大发展。

——据徐新吾等《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历史概况与特点》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21年中国面粉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3-1921年中国面粉生产发展的影响。
2022-04-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是屈辱与抗争并存的时代,也是动乱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在继续地采用着………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二   下列图片展示的是洋务运动期间我国的一些实际场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植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像是已经完成。

——1858年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并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019-08-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朝”。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4)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
2019-05-28更新 | 45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2017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6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7 . 读下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
(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较表
年产量(万吨)
≥100
10~99
1~9
≤1
外商煤矿
100%
88.5%
41.5%
0
华商煤矿
0
11.5%
58.5%
100%

——汪敬虞《中国近代化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
江苏
(含上
海)
直隶
(含京
津)


广





奉天
(今辽
宁)



西



广
西
其他
省区
13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0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一战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导致出现这种营业状况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在民国初年发展特别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民族工业在发展上的特点。
(4)材料五说明了什么问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F1可能是哪些因素?
(3)结合材料一二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海关统计,1914年到 1918年……中国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两减至约3 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 600多万两。
材料二:1911一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1914一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 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两)

材料四: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到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 500里铁路等特权。
材料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六: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到咱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化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位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侍而不恐,吾将何述以善后?”
——《中国近代史纲》
(1)材料一反映出怎样的现象?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
(3)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实质问题?
(4)依据材料六,归纳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有怎样的认识?
2011-08-01更新 | 7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