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被采纳的可能是
A.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2022-03-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2 . 1961年开始,广东一些地区在实行生产队统一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固定地段、包工定产、对产负责、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这一做法的推行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促进了人民公社的建立D.加速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22-02-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份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会议文件。这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
A.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B.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D.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废除
2021-12-0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4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为此我国
A.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B.积极参与申请“入世”的谈判
C.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D.发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021-12-0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中学等三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1953年-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指引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支持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结合所学,指出清朝短暂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53-1956年和1978年后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不同政策,并指出中共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进行的探索。
2021-12-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社会生活的图画,有关下图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①该图可作为研究当时社会情况的历史史料
②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
③反映了当时“浮夸风”、“共产风”盛行
④所反映的事件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 .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借荒者皆有熟田,因之侵夺;置牧者惟指山谷,不限多少。爰及口分永业,违法买卖,或改籍书,或云典贴,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既夺居人之业,实生浮惰之端。远近皆然,因循亦久,不有厘革,为弊虑深。”

——摘自唐玄宗《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

材料二   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内,土地革命有很大发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次年春,兴国等县全面展开分田运动。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来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则。中国共产党坚决地领导贫苦农民向着封建土地制度猛烈开火这个事实,使广大农民迅速分清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共同富裕,体现党对历史规律、路径方法的发展眼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必须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质变的进程;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必须从历史教训中寻找启示。从“解决温饱”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到“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选编自广州日报2021年9月1日社论《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历史观》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引发政府政策的调整和民众的强烈反应,请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当时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总方针的会议名称,并简述“土地革命”给根据地的贫雇农所带来的变化。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因时制宜地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共同富裕”的精准策略。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为“解决温饱”问题所进行的探索,并分析其对我国农村形势改变和农业理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②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概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所采取的对策及其意义。
8 . “文革”结束后,刚刚恢复领导工作的邓小平首先在中央领导层中大声疾呼:关键还是实事求是。随后若干重要事件的发生或重要路线的制定,就是以这个为基础的。以下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全国上下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②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的讲话
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制定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11-0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9 . 下图反映的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的地位
B.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到来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范围
C.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对外贸易额的大幅上升
2021-11-0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市2022届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我国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时提出“我国因为实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以往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些贡献。”由此可知征收个人所得税
A.有效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B.大幅提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个人收入实际增长D.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