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0 道试题
1 . 1918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劳动法典》,规定对16周岁至50周岁有劳动能力者实行劳动义务制。劳动义务制的配套形式是劳动军事化,即按照军事体制把劳动者组织起来。这一做法(       
A.适应了卫国战争的形势需要B.反映了集体农庄的生产模式
C.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D.旨在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稳定
2023-11-06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 .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提出,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通过批发商业把千百小农联合起来,引起他们经营的兴趣”。这一主张(     
A.加强了国家对粮食的控制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稳定
C.推进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有助于卫国战争取得胜利

3 . 有人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死了。”关于三者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都以失败告终B.赫鲁晓夫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C.勃列日涅夫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政治领域开始
2023-10-13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4 . 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十月革命后,俄国为此进行的实践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D.“新经济体制”
5 . 赫鲁晓夫于1961年至1965年期间在那些适合种玉米的地区推行“玉米运动”,提升了平均产量,使得农民能够自主规划自己的产品,提高了农民的纯收入,这些措施(     
A.用经济管理取代行政命令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
C.推动苏联的经济高速发展D.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3-09-2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6 . 1921年7月,苏俄政府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到1924年,国家共租出6488个企业,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等。这做法(     
A.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B.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C.有利于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D.刺激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3-09-0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为走出困境,列宁(     
A.颁布《和平法令》B.实行余粮收集制
C.施行新经济政策D.实施农业集体化
2023-09-05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贸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观点,而1921年后,列宁逐渐认为“不必害怕资本主义的某些滋长”,“我们的任务就是经商做买卖”。列宁对商业贸易态度的变化得益于(     
A.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功实施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迅速推进
2023-08-29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卓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1954年,赫鲁晓夫发起垦荒运动。截至1956年,总计开垦约3600万公顷荒地。垦荒使哈萨克斯坦成为苏联农牧业发达的加盟共和国。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A.促进了苏联边疆地区的开发B.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扭转了工业为主的经济导向D.改变了农业长期滞后的局面
2023-08-03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居民的消费品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后果B.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
C.计划经济体制未被突破D.经济上高消耗低产出
2023-08-01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