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大体形成和正在形成三种典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模式特点不足
弱政府职能模式自由放任忽视和放任了“市场失灵”。将政府活动限制于主持社会正义和建设管理某些公共设施的狭小范围内
强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干预无法控制和解决“政府失灵”。正如市场本身有缺陷而导致市场失灵一样,政府有缺陷且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中政府职能模式第三条   道路(“中间路线”)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适度性没有明确可行的规定,难以把握政府干预的“度”

——摘编自王春香《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模式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中的“政府职能模式”蕴含着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3-1960年中国和苏联粮食总产量比较表
年份中国粮食总产量(百万吨)苏联粮食总产量(百万吨)
1953年166.8382.5
1954年169.5285.6
1955年183.94106.8
1956年192.75127.6
1957年195.05105.0
1958年197.65141.2
1959年169.68124.7
1960年143.85133.2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和樊充、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比较中国和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分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最后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1923年10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批评政治局的政策时指出:“我们没有一个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则性决议。”党的领导也不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策略路线,而只是同反对派斗争中的一张牌。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以“激进”为荣,以“左”为荣。

——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专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把经济运行中的“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以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中、苏经济发展为例,评析凯恩斯的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在一些国家的实践与调整引发人类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苏联在1932年五年计划开始后确立的计划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依赖于一些尚未开发的可利用资源,在40年中数百万这样的工人将新资源投入生产之中,保证了工业产品的迅速增长。人力和原料使用的浪费都没有太大的关系…经常为数量而牺牲质量,消费品经常质量很差而且也时常短缺,因为苏联将大部分的工业成果与质量管理人员都投入到了希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备生产中。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20世纪中外相关史实,就“经济体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300字左右。)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后发的、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譬如,在现代化的最初阶段,其特征是在外部现代文明的冲击、诱导下得以启动的;有必要建立一套对经济以致对社会全面控制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因为,此阶段面临的直接问题往往是救亡图存,变革的对象是反现代化的传统体制,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再譬如,当现代化进入了高度现代化发展阶段时,这些国家往往采取和平的、改革的方式,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民间的企业等等。这新的变革对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不亚于最初,事实上,如果此次变革进行得不顺利,有可能断送之前阶段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后发国家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

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围绕“后发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 . 某经济史研究学者根据生产力演进方向和经济体制演进方向绘制出下列的坐标图,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4)四个象限中任选三个经济类型进行说明。(说明:对所选每个经济类型从经济体制演进方向和生产力演进方向两个维度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