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三   开辟“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9月起,美、英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就如何建立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的谈判。美国仰仗其数倍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迫使英国最终忍痛放弃其“凯恩斯计划”。194471日,在美国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这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是美英两国逐鹿国际金融舞台的结果,是美国称霸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开始。美国不但可以用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可以用美元支付庞大的海外军费开支。但是,各国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43年,中国政府甫一收到怀特和凯恩斯计划,就将之当作潜在的财政援助表示欢迎。与怀特提议类似,中国政府支持货币价值需用黄金定值,未经基金理事会同意,汇率不得更改。这与中国需要稳定的货币以吸引外资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在美英最终方案出炉前中国官员认为中国“应该为弱国说话”,提议鼓励对于“相当落后的不发达国家”的投资。19446月,中国政府派出规模仅次于美国的代表团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在会议上,中国表成功争取到了国土被侵占国家在决定基金原始平价的灵活度。为避免影响会议前途,中国代表团率先主动宣布增加认股额5000万美元,促成各国在认缴股份上取得圆满结果。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的份额为5.5亿美元,投票权5750票,居世界第四位。

——摘编自埃里克赫莱纳《布雷顿森林被遗忘的基石:国际发展与战后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提出的重建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建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不同点。
3 . 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占有拉美地区57.3%的市场销售额。在俄罗斯,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企业,被西方以72亿美元的价格买走。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一半以上,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金融危机是导致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C.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4 . 《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对“人的安全”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界定:“人的安全可以说是涵盖了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能够避免诸如来自饥饿、疾病、心理压抑等的长期性威胁;二是保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于突如其来的伤害性的灾难。”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人的安全”逐渐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国际社会关注的安全从国家转移到人类自身
B.国际社会已将人的安全上升到首要价值
C.多极化势下国际政治研究议题发生重大改变
D.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突出
5 . 2016年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国际形势无不涌动着逆全球化的思潮。曾经的“ 地球村”的观念在一些国家正在被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思潮掩盖。根据材料结合漫画( 如图),指出漫画反映了
A.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普世价值
B.西方国家经济都陷入了严重困难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大国的担当意识
D.中国崛起必然危及到美国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涌现出反全球化倾向明显的民粹主义,甚至一些欧洲国家出现了极右翼政党获得可观选票的现象。这反映出
A.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损失严重B.民粹主义已成为西方社会主流价值
C.经济全球化加剧群体利益分配失衡D.欧洲国家的政治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但这决不意味着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会逐渐消除.事实上,对于大多数非西方世界的人们来说,源于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在全球扩散过程中正在日益失去美国的印痕而成为一种普世性的东西。牛仔裤、麦当劳、好莱坞大片等大众文化产品,一旦为非西方世界的人们所接受,它们似乎就与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失去了联系,成为一种不带有任何特殊文化标记的人类共同产品。

——摘编自刘小英《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8 . 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

材料三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1)据材料一,指出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变化,并概括指出促进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阿里·玛扎海里研究丝绸之路衰落的视角。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时代背景。
2019-12-05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2)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扬平等互利的好传统,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一带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沿线各国完全根据本国利益参与进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D.外来文化的影响
2019-06-10更新 | 3953次组卷 | 65卷引用:统编版下 第九单元 单元评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