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5 道试题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已经H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
A.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
B.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的制度化
C.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 .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
A.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
B.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
C.不利于各国经济深度合作
D.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2017-09-08更新 | 774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正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学家钱乘旦曾写道:“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这里修补的“两个方向”具体指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西欧国家建立共同体
B.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推行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政策和西欧国家一体化
2017-09-05更新 | 257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一举措
A.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C.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隶属地位D.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痼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联合国统计,距今10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加到50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B.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
C.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D.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用
6 . 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材料表明
A.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B.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C.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D.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材料三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突飞猛进,GDP由1985年的3090多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33820亿美元,经济年增长11.5%,比世界均速快了4.8个百分点。

——吕延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源于哪一事件?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受美国左右”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指的是什么?分析美国能够“左右”这一体系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认为:

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迅速增长的人口中生活水平有节制但稳定的提高;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至少曾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即使我们根据人均指标作判断,日本也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南韩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看来正在紧随其后。

——摘编自【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评析材料中关于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地位变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赞同或反对,或另有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7-06-19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安二中等六校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1960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1961年、1967年英国又两次申请加入遭拒。直到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48.1%的民众投票反对英国脱离欧盟。这最能表明:
A.欧洲一体化不符合民意B.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斗争与争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